search

袁隆平的水稻運用在哪些區域

袁隆平水稻畝產多少斤

  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一般畝產900公斤。袁隆平院士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併成功研究出了“兩系法”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稻的技術體系。

袁隆平的水稻運用在哪些區域

  海南和長江南北亞熱帶地區,海南有適宜的氣候條件、溫度、能一年三熟。 “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範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佔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佔18、5%。10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袁隆平研究中遇到哪些困難

  袁隆平研究中遇到的困難許多,例如:

  1、面對世界上人們的不理解。

  2、尋找雌性敗育的水稻。

  3、十年動亂,文化大革命,斷送了他的全部成果,但因為他的助手事先藏了的幾缽水稻而化險為夷。


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1、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可長期以來,水稻產量不高,人口又那麼多,農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量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為國攻關,解決這個難題。   2、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上的農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學外, ...

雜交水稻哪一年開始推廣

  1、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   2、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3、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 ...

多少年研究出雜交水稻

  袁隆平同志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   1、他於1964年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最先發現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指出水稻具有雜種優勢現象, 並提出透過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來利用雜種優勢的設想   2、1972年他培育成中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1號B;   3、197 ...

水稻之父有什麼貢獻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貢獻:   1964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技術,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蹟稻IR8。   1980到 ...

的雜交水稻是不是轉基因水稻?

  1、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不是轉基因水稻。   2、雜交育種透過雜交實現基因的轉移,這種方法只能讓各種基因“批次”轉移,無法實現有用的基因的定向轉移。為了減少連鎖累贅,雜交育種需要多次雜交和自交,因此,雜交育種過程相當漫長。   3、轉基因技術先將具有抗蟲、抗旱、抗逆境、控制產量、控制生長期等功能的優良基因“剪 ...

水稻發明的嗎

  袁隆平發明了雜交水稻,陳日勝發明了海水稻。   1986年11月,陳日勝發現了可能是生長在鹽鹼地裡的野生水稻,隨即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的522粒種子開始育種工作。到現在30年的培育、試種過程中,陳日勝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   2015年,已經培育海水稻29年的陳日勝將命名為海稻86的種子,送到東北三省、內 ...

是哪一年發現雜交水稻

  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發現一株雄花敗育株,並用廣場矮、京引66等品種測交,發現其對野敗不育株有保持能力,這就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隨後的“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給雜交稻研究帶來了新的轉機。 1973年10月,袁隆平發表了題為《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