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鉀的濃度正常值為3.5-5.5mmol/L,當血清鉀低於3.5mmol/L時為低鉀血癥就需要補鉀治療。補鉀的原則和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口服補鉀。這是最安全的補鉀方法,只要能口服就直介面服補鉀,不能口服者可靜脈補鉀。
2、靜脈補鉀需要遵循速度不過快、濃度不過高、見尿補鉀的原則。補鉀速度不宜過快、濃度不易過高,以免血鉀濃度驟升導致高血鉀引起心臟驟停,而且每24小時尿量超過400ml方可補鉀。補鉀的總量依據血清鉀的缺乏程度而定,必須監測腎功能功能,腎功能良好是補鉀的前提。
1、血鉀的濃度正常值為3.5-5.5mmol/L,當血清鉀低於3.5mmol/L時為低鉀血癥就需要補鉀治療。補鉀的原則和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口服補鉀。這是最安全的補鉀方法,只要能口服就直介面服補鉀,不能口服者可靜脈補鉀。
2、靜脈補鉀需要遵循速度不過快、濃度不過高、見尿補鉀的原則。補鉀速度不宜過快、濃度不易過高,以免血鉀濃度驟升導致高血鉀引起心臟驟停,而且每24小時尿量超過400ml方可補鉀。補鉀的總量依據血清鉀的缺乏程度而定,必須監測腎功能功能,腎功能良好是補鉀的前提。
穀雨節氣養生吃什麼 穀雨養生飲食原則及注意事項
1、食療祛溼氣
穀雨過後,空氣裡面的溼氣是會逐漸的加大,是會讓我們的身體由內到外產生一些不適應,我們所處的環境如果是潮溼的話,身體的溼邪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會造成我們出現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如若已經患有各類關節疾病,如風溼性關節炎,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所以穀雨養生要注意祛溼,在飲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溼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藥、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蔔、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
2、少吃燥熱物
我們穀雨節氣是適合食用一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像新鮮蔬菜,包括薺菜、菠菜、馬蘭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些蔬菜是可以很好的起到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的作用。我們在春季的時候是要少是有一些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暮春時節,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3、減少高蛋白質攝入
另外,穀雨時節,楊花、柳絮隨風四處飛揚,很容易引起鼻癢、咳嗽和皮膚過敏等症狀。過敏體質的人在這期間應防止過敏性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我們在飲食上是要注意少食用一些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而且是要注意減少戶外活動,如果我們要外出的話,就是要做好防護。
4、多喝水
暮春氣候複雜,不過絕大多數地區都多大風天氣,此時人體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會隨之下降,容易誘發、加重感冒與很多慢性病。這個時候,“補”水就顯得特別重要。一夜春眠之後,人體內水分消耗較多,晨起喝水不僅可補充因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洗滌已排空的腸胃,還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喝水量以250毫升為宜。
5、飲食五低
暮春飲食,應注意考慮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等5個方面。低鹽就是少食鈉鹽,因為鈉鹽太多會誘發高血壓病,因此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低脂也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攝取總量不超過膳食總量的30%;低糖也就是少吃遊離糖,食糖過量也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低膽固醇是少吃含膽固醇高的動物食品,因為膽固醇過高會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臟及腦血管等多種疾病,每天食肉類食品不能超過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
2020春分養生原則是什麼 八大春分養生原則及注意事項
食物的陰陽互補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新增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餚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菜餚,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多吃時令菜
每個季節都有符合其氣候條件而生長的時令菜,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高。吃有養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而食用桑椹、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晚春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肝。
保持心情愉快
當然,除了注意膳食外,養生的關鍵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在思想上要保持輕鬆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適當運動正常睡眠
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鍊,保持正常睡眠時間。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促進血液系統迴圈幫助維持機體平衡,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食酸增甘以養脾氣
據悉,關於春天的飲食民間有很多流傳,中醫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專家建議,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週應至少補充3次堅果類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於提神去燥,除瘙癢等。而在每日的午餐,也適宜補充燉湯食品,如胡蘿蔔排骨湯、白果烏雞湯等,既可補充人體在季節過渡中需要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注意養肝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春應於肝、夏應於心、長夏應於脾、秋應於肺、冬應於腎。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需要注意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而酒會傷肝,春季更不宜飲酒。泡點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熱的作用,或是飲用電解質豐富的飲料,如寶礦力水特,也是春季的佳飲。
不要過早減冬裝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春分之後,有些地區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遠離春困
“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分期間,春光明媚,氣候回暖,人們容易感到睏倦、疲乏,民間稱之為“春困”。
保證充足睡眠,作息規律;多食含維生素B族食物,可驅“春困”,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等;飯量不宜過飽。
“春困”不能單純依靠多睡覺來解決,過度睡眠反而會使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從而“越睡越困”。要積極參加鍛鍊和戶外活動,促進或改善機體血液迴圈。
多開窗戶勤通風
初春的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為避免春季各種疾病的發生,預防措施必不可少。
“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上午8時左右,一般氣溫較低,空氣質量也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此外,居室至少還應在午睡後和晚睡前開窗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