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西南少數民族蠟染藝術

西南少數民族蠟染藝術

  蠟染藝術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

  蠟染藝術介紹:

  一、蠟染和蠟染藝術: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結一起被稱為我國古代染纈工藝的三種基本型別。蠟染工藝品的魅力除了圖案精美外,還在於蠟冷卻後在織物上產生龜裂,色料滲入裂縫,得到變化多樣的色紋,俗稱“冰紋”。同一圖案設計,做成蠟染後可得到不同的“冰紋”。

  蠟染工藝,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蠟染工藝,而且流行很廣,已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 。這裡的少數民族以蠟染作主要裝飾的有黃平、重安江一帶和丹寨縣的苗族婦女,她們頭巾、圍腰、衣服、裙子、綁腿,都是蠟染製成,其它如傘套、枕巾,飯籃蓋帕、包袱、書包、揹帶等也都使用蠟染;安順、普定一帶的苗族婦女把蠟染花紋裝飾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後擺的邊緣,她們背孩子的蠟染揹帶,點染得精巧細緻,除藍白二色外,有的還加染上紅、黃、綠等色,成為明快富麗的多色蠟染。貴州各少數民族的蠟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蠟染圖案有的還沿用古代銅鼓的花紋和民間傳說中的題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花、鳥、蟲、魚;而布依族則喜用幾何圖案。各民族的蠟染都有獨特的風格。

  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二、蠟染的種類:

  目前的蠟染,大體可以分三大類:—類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給自繪自用的蠟染製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民間工藝品。另—類是工廠、作坊面向市場生產的蠟染產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工藝美術品。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中心製作的純觀賞型的藝術品,也就是“蠟染畫”。這三大類蠟染同時並存,互相影響,爭奇鬥豔。這種複雜的,多元化的現象,在藝術界是少見的。

  三、蠟染的製作過程:

  古老的蠟染工藝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被儲存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而且創作了豐富多彩的蠟染圖案。在貴州省的黃平、丹寨、鎮寧及其它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兄弟民族婦女都是點制蠟花的能手。蠟花是她們不可缺少的裝飾品。

  先談談貴州蠟染的材料:繪製蠟染的織品一般都是用民間自織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機織白布、綿綢、府綢的。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 蜂蠟是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它不溶於水,但加溫後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這一特點作為蠟染的防腐劑。所用的染料是貴州生產的藍靛。貴州盛產藍草,這是一種蓼科植物,莖高約二、三尺,七月開花,八月收割。把藍草葉放在坑裡發酵便成為藍靛。貴州鄉村市集上都有以藍靛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藍靛買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蠟染布是在布匹上塗蠟、繪圖、染色、脫蠟、漂洗而成。因為在染制的過程中,蠟白布的表面會產生自然龜裂,從而往白色坯布滲入染料而著色,出現許多或粗或細無規則的色紋也叫龜紋,這些龜紋就是區別真、仿蠟染布的標準,因為任何仿蠟染佈設計進去的“龜紋”都是有規律可尋的,而真正的蠟染布往往難以尋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龜紋來。

  繪製蠟花的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自制的鋼刀。因為用毛筆蘸蠟容易冷卻凝固,而鋼製的畫刀便於保溫。這種鋼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蜂蠟。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的銅刀,一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蠟染的製作方法和工藝過程: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點蠟花。點蠟的方法,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裡,用火盆裡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

  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另外一些地區則不用花樣,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畫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裡,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摺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冰紋” 。這種“冰紋”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緻的風味。

  貴州蠟染一般都是藍白兩色。製作彩色蠟染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在白布上畫出彩色圖案,然後把它“蠟封”起來,浸染後便現出彩色圖案;另一種方法是按一般蠟染的方法漂淨晾乾以後,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間蠟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楊梅汁染紅色,黃梔子染黃色。

  還應提到一種叫做“蠟片”的工藝品。在一些民族地區,把未經浸染的蠟花當作裝飾品。她們把這種“蠟片”裝飾在頭上或服裝上。這種工藝品是白色和黃褐色花紋,色彩諧調,別具一格。“蠟片”的缺點是蠟花容易脫落,所以在服裝上只能區域性採用。

  蠟染生產絕大多數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用機械化,自動化來代替。事實表明,用現代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發展蠟染藝術是行不通的。蠟染工廠在生產大批次的蠟染花布上,具優勢。而作為民間工藝品和藝術品的蠟染,往往一張畫稿只製作幾張壁掛,甚至於只做一張壁掛。在世界範圍內,“蠟染藝術熱”正在興起,國內國際藝術市場的需求量都很大。

布依族的蠟染藝術

  布依族是我國著名的少數民族,在手工技藝與民間藝術方面都創造出獨特的文化,蠟染技術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項。早在宋代,就有貴州惠水特產蠟染布的記載。清代史書上所說的“青龍布”,就是蠟染布,布依族姑娘都很擅長蠟染技術。

  布依族人使用蠟染布已經沿襲了幾百年。女孩子從10歲就開始學習製作蠟染布,她們把蜂蠟略為加熱熔化成蠟汁,用銅製的蠟刀蘸蠟汁在白布上描繪圖案,待蠟幹了以後,把布放進藍靛染缸之中將布染成藍色或青色,然後再把布放進鍋裡煮,使蠟從布上熔脫,原先繪蠟的地方就呈現出白色,藍白相間的圖案色彩十分鮮明,最後再經過漂洗就成了蠟染布。石頭寨的姑娘們都是製作蠟染布的高手,她們製作的蠟染比其它地方的要高出許多,不僅花紋精細明晰,而且染制精良,色澤經久不變。蠟染布的花紋圖案十分豐富,有各種各樣的花草,也有鳥獸魚蟲,其圖案諧調,線條勻稱,給人以典雅古樸的感覺。

  蠟染實際上分為蠟畫和蠟染兩種形式。蠟畫是用銅刀(蠟畫工具)醮上高溫加溶的蜂蠟,在白布上信手畫出,花鳥魚蟲,江河湖泊,唯妙唯哨,栩栩如生,然後繪畫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種顏色即成。蠟染是將畫好的作品透過防染,煮沸、去蠟、漂洗、花現。加之,神秘莫測的冰紋,使蠟染更具抽象畫派的韻味。蠟染在安順苗族布依族婦女中,頗為盛行。苗族圖案帶有史書性質,似鎧甲,象文字,或寫意、或抽象,任隨馳騁;布依族大多是圖騰圖案,有太陽紋,有云雷紋、有回紋、有銅鼓紋,連續對稱,古樸典雅。蠟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圍腰、床單、背扇、帳簷、挎包、帽子、時裝。

民間工藝:蠟染藝術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結一起被稱為我國古代染纈工藝的三種基本型別。蠟染工藝品的魅力除了圖案精美外,還在於蠟冷卻後在織物上產生龜裂,色料滲入裂縫,得到變化多樣的色紋,俗稱“冰紋”。同一圖案設計,做成蠟染後可得到不同的“冰紋”。

  蠟染的製作過程:

  蠟染的材料:繪製蠟染的織品一般都是用民間自織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機織白布、綿綢、府綢的。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蜂蠟是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它不溶於水,但加溫後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這一特點作為蠟染的防腐劑。所用的染料是貴州生產的藍靛。貴州盛產藍草,這是一種蓼科植物,莖高約二、三尺,七月開花,八月收割。把藍草葉放在坑裡發酵便成為藍靛。貴州鄉村市集上都有以藍靛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藍靛買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蠟染布是在布匹上塗蠟、繪圖、染色、脫蠟、漂洗而成。因為在染制的過程中,蠟白布的表面會產生自然龜裂,從而往白色坯布滲入染料而著色,出現許多或粗或細無規則的色紋也叫龜紋,這些龜紋就是區別真、仿蠟染布的標準,因為任何仿蠟染佈設計進去的“龜紋”都是有規律可尋的,而真正的蠟染布往往難以尋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龜紋來。

  繪製蠟花的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自制的鋼刀。因為用毛筆蘸蠟容易冷卻凝固,而鋼製的畫刀便於保溫。這種鋼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蜂蠟。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的銅刀,一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蠟染的製作方法和工藝過程: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點蠟花。點蠟的方法,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裡,用火盆裡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


中國西南有哪些少數民族

  中國西南地區常住的共有30個少數民族,依次為:布依族、蒙古族、基諾族、白族、德昂族、滿族、阿昌族、羌族、彝族、傣族、納西族、僳僳族、苗族、回族、土家族、納西族、怒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頗族、藏族、哈尼族、仡佬族、瑤族、獨龍族、水族、壯族、佤族、拉祜族、侗族。 ...

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有哪些

  從《中國民族分佈圖》上看出: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並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西南地區的民族種類最為眾多。據有關資料:這片面積不大的國土上集中分佈了30多個兄弟民族。其中雲南一省就有漢、彝、白、壯、傣、苗、回、藏、僳僳、哈尼、拉祜、佤、納西、瑤、景頗、蒙古等23個民族聚居,成為我國民族 ...

被譽為“民族藝術之花”的苗族蠟染文化

  民族是我們中國一個人口比較多的少數民族,也是我們中國一個比較古老的民族之一,歷史已經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苗族的蠟染文化是為生產者自身需要創造的文化藝術。那麼,大家對於苗族的蠟染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溯源與傳說   苗族蠟染歷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 ...

中秋節少數民族的祭月拜月習俗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 ...

少數民族怎麼過春節?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豔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 ...

聖誕藝術介紹

  聖誕節激發了許多虛構的聖誕故事,試圖用現在的神話故事的形式表現聖誕節精神。內容通常是觸動心靈的關於聖誕奇蹟的故事。他們中的一些已經變得非常有名並且已經變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這些故事已經被作為聖誕傳統流傳至今。   聖誕期間上映的新片是不僅是每年電影工業票房的保證,聖誕也是各大電影公司和著名導演群雄逐鹿的黃 ...

少數民族五月五日的習俗

  滿族的端午節   滿族過五月端五是為了忻福禳災。相傳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體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賣油翁吆喝道:“一葫蘆二斤,二葫蘆三斤。”大家爭先搶購,只有一個老頭不僅不買,還告訴老翁賬算錯了。等油賣完,者翁尾隨那個不買油的老頭,說:“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災,你在自己房簷上插上艾蒿,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