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林芝縣、工布江達縣、米林縣(古稱工布地區),無論是秋冬季節,還是春夏時令,藏族農牧民、商人、學生、兒童都身著一種用黑色氆氌呢縫織的服裝。此裝無領無袖,下幅分作前後兩面三刀擺,似裙齊膝。衣襟、衣袖口和下襬衣緣鑲著金邊,古色古香,構成工布人獨特的民族服飾風格。這就是工布服。
據藏族老人講:工布服在工布地區已流行700多年,而始終未被其他奇裝麗服所取代。相傳在700多年前,工布地區是一個藏族部落,藏王名叫吉布,集英武和智慧於一身,因而他統治的部落昌盛無比。藏族農牧民十分愛戴這位藏王。有一年,這個部落遭到外敵的侵襲。為了維護本民族的尊嚴,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吉布藏王親自統率大軍前去抗禦。臨出師前,村村寨寨的農牧民一起前來送行,大家手拉著手圍著一團團篝火跳起工布舞,用舞步表達依依惜別之情。老阿爸、老阿媽不顧年高體弱,也紛紛趕來為藏王敬上噴香的酥油茶、濃濃的青稞酒,獻上潔白的哈達,祝願藏王禦敵取勝,吉祥如意。
一個月後,官兵們禦敵獲勝,凱旋歸來,農牧民萬眾歡騰,一起前往迎接。然而,吉布藏王卻沒能看到這一幸福的時刻就不幸為民族捐軀了。人們聞訊後,無不嚶嚶哭泣,悲痛萬分。佛徒們搖起轉經筒,吟起經文,祈禱藏王神靈超脫……在殮葬吉布藏王時,幾位老阿媽依據他被敵人砍掉頭和四肢的遺體,用自己織的氆氌,一針一線地為藏王縫製祀服。
為了紀念吉布藏王,後來,全部落的男女老幼都穿上這種祀服,取名為“工布服”。隨著星轉鬥移,日月交輝,工布服也逐漸在民間盛行。目前,不僅林芝縣、工布江達縣、米林縣的藏族一年四季穿工布服,而且在西藏其他地區的藏族人、珞巴人、門巴人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穿工布服。
每年藏曆10月1日是工布年的初一。傳說在很早以前,工布地區遭受外敵入侵,工布人組織軍隊相抗衡,臨出發時正值九月,當地百姓考慮到這些可能一去不返的將士們過不上新年,便將新年提前到了十月一日,並由此成為習俗延續。
工布新年的地方特色很濃厚,一般分“驅鬼”、“請狗赴宴”、“吃結達”(一種面製品)、“背水”和“祭豐收女神”等幾個步驟。這一系列活動都和工布地方的人們預測來年兇吉有著重大的聯絡。最近幾年又形成了林芝地區物資交易會。會上各式手工藝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工布地區主要包括今天的工布江達縣、林芝縣和米林縣。工布地區主要有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十幾個民族和登人。工布一帶的服飾、舞蹈、節日和建築風格,以及飲食都有著獨特之地。來到工布地區能讓您領略特異的風俗民情和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
節日
位除藏曆新年外,工布地區還有兩大節日,即:工布新年和薩嘎達瓦節。薩嘎達瓦節:每逢藏曆的4月15,都會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
藏曆新年是藏曆十二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五的酥油燈節,而工布新年是叢每年的藏曆十月 一日開始。據說七百多年前北方的霍爾往藏東南進犯,工布王阿杰要帶領工布男兒為保衛家鄉去打仗。軍隊遠征,不知何年何月人才能返回家鄉,這時離過藏曆年的時間不員了,阿杰布決定把新年提前到十月初一(軍隊出發前)歡度。據說,提前過了年的男子們心裡痛快,作戰十分英勇,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從此,這個習俗一直傳下來,共布地區就在藏曆十月初一過新年,稱為“工布洛薩”,是工布人民喜慶的盛大節日。
工布節期間還有豐富多采的娛樂祭祀活動。初二開始,白天男子要進行跑馬射響箭、摔跤、抱石頭等比賽,女子除為騎士和箭手唱歌助興外,大家聚在一起玩各種遊戲。晚上點燃篝火,火堆旁擱一個木桶。凡來跳舞的人都帶一壺青稞酒倒進大木桶,然後圍著篝火邊飲酒邊跳舞,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熱鬧非凡。初三,每家每戶到村莊附近的山上懸掛經幡,從山頂掛到山下,以祭奠祖先之靈。
歌舞
工布人喜好歌舞,尤其擅長工布箭舞。舞蹈動作多取材於射箭、打獵等生產、生活動作,節奏鮮明,張弛有度。男子動作灑脫利落,威武彪悍;女子長袖善舞,婀娜多姿,在藏式舞蹈中獨樹一幟。工布歌曲曲調優美,不管是聲音高亢、遼闊悠遠的牧民長調,還是節奏明快、聲音清越曼妙的農區短調,都讓人感覺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特別是女子唱腔,千迴百轉,如百鳥歌唱。
餐飲
工布藏餐用料廣泛,獨具特色,比較出名的有燒烤藏香豬、牛肉湯包、松茸辣椒醬、旁貢(捂肉)、小麥烤餅、蕎麥餅、藏香豬臘腸、牛髓湯、生魚片、煮牛舌、烤羊排、無情牛肉湯(無情草燉牛肉)、扁米油茶等。此外,土巴(藏式臘八粥)、酥油茶、青稞酒、酸奶、風乾牛肉、甜茶、糌粑、牛肉湯、乳酪等則為尋常飲食。工布藏餐原料均採自野外,稍加烹飪,保持了自然風味,營養豐富,口感鮮美,質樸無華。
服飾
工布服飾皆由當地人手工製作,他們通常頭頂華貴的狐狸帽和氈帽;項上佩帶多串由珍珠、瑪瑙、珊瑚、綠松石等綴成的項鍊和嘎烏(佛盒);男女耳環多為寶石;著裝原料是羊絨織成的氆氌,以印度綢緞鑲邊,以虎豹、獐子、水獺、猴子的皮張加工而成的服飾,並佩以金銀腰帶,玉佩,且喜掛藏刀,腳蹬藏靴,看起來富貴華麗,雍容大方。
工布人平常穿一種被稱為“果秀”的藏裝,這種服裝的特點是套頭式長坎肩、無縫接、以當地手工織染的氆氌為原料。顏色一般為黑色和紫紅色,領口、袖口、下襬鑲上緞邊。男子純夏帶氆氌縫製的氈帽,帽簷往上翻,鑲綵緞。女帽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圓筒形,邊上鑲綵緞;另一種上部為圓筒形,帽沿燕尾形,均香綵緞。這種燕尾冒帶法很講究,燕尾朝左或右代表未婚,燕尾朝後代表已婚。
建築
工布江達縣房屋建築多為碉房,原料就地取材,以片石、木材建成,頂層夯土嚴實,冬暖夏涼,美觀大方,結實耐用,樑柱窗戶多精雕細刻,並塗以七彩顏料,牆壁多飾以精美壁畫,畫像色彩豔麗,人物神態自然,栩栩如生,其內容多為神話傳說;樓房內有廳室數間,起居室、客廳、廚房齊備,在房屋的後牆上還有一突出的小屋,不過那可不是住房和倉庫,而是廁所,看來可真是分工細緻,佈局合理。牆壁上一般畫著精美壁畫,內容為吉祥八寶圖和神話傳說,既有民族特色也美觀實用;柱子和窗戶上精美的木雕更加感嘆不已。
工布箭舞在林芝地區廣為流傳,林芝縣米瑞鄉是將“工布箭舞”體現較完善的一個鄉。米瑞鄉15至16歲以上可表演工布箭舞的人數就達543人。全鄉共有19個村。村村都有自己的工布箭舞隊,每逢重大節日和喜慶活動都要進行響箭比賽和箭舞表演。
工布箭舞起源於工布王阿杰吉布年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舞蹈和歌曲是 ...
工布箭舞在林芝地區廣為流傳,林芝縣米瑞鄉是將“工布箭舞”體現較完善的一個鄉。米瑞鄉15至16歲以上可表演工布箭舞的人數就達543人。全鄉共有19個村。村村都有自己的工布箭舞隊,每逢重大節日和喜慶活動都要進行響箭比賽和箭舞表演。
工布箭舞起源於工布王阿杰吉布年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舞蹈和歌曲是 ...
布是螺祖發明的,黃帝共有四個妃嬪:正妃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記·王帝本紀》中說:“黃帝娶於西陵之女,是為螺祖,為黃帝正妃”。螺祖發明了種桑養蠶和抽絲,織絲為綢,縫綢做衣,後人稱她為“先蠶娘娘”,黃陵縣城有螺祖養蠶遺址。
嫘祖,聰慧勤勞,是中國教民養蠶繅絲的創始人。為解決人們的穿衣問題,促進人類社會的 ...
工布劍,古代名劍。源於《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此劍為歐冶子及干將為楚王所鑄。
來處:楚王命令風胡子到越地尋找歐冶子,命其製造寶劍。於是歐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最後來到龍泉的秦溪山旁,發現在兩棵千年松樹下面有七口井,井水為上等寒泉,就鑿池儲水,即成劍池。歐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鐵英,以用來鑄成寶劍。
...
工布江達縣境地處藏南谷地向藏東高山峽谷區過渡地帶,呈深切割的高山河谷地貌,地勢總體呈現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東部低的變化特徵。2017年中國地質學家測量資料為全境最高海拔6691米,最低海拔3180米,平均海拔3600米。
工布江達縣隸屬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和林芝市西北部。縣域總面 ...
西藏,以清朝中央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朝屬宣政院,明朝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朝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建立,西藏一詞即成為西藏自治區的簡稱,單字簡稱為藏。
西藏是中國領土不 ...
1、第1作為戰士的呂布,第1件裝備必須要出抵抗之靴,抵抗之靴可以增加呂布的法術防禦和被控制時間。
2、第2件裝備作為呂布則出反甲,呂布主要的輸出物件為戰士或者坦克一級射手那麼反甲則是其提供物理防禦的最好裝備。
3、第3件裝備則選擇出破軍,破軍可以增加180點的物理傷害,這些傷害會直接轉換成真傷,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