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許行原文及翻譯及註釋

許行原文及翻譯及註釋

  1、原文: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文公與之處。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蓆以為食。 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聖人之政,是亦聖人也,願為聖人氓。”

  2、陳相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自養也,惡得賢!”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然。”“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曰:“否。許子衣褐。”“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織與?”曰:“否,以粟易之。”曰:“許子奚為不自織?”曰:“害於耕。”曰:“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曰:“然。”“自力之與?”曰:“否,以粟易之。” 

  3、“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4、“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5、“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6、翻譯:有個研究神農學說的人許行,從楚國來到滕國,走到門前稟告滕文公說:“遠方的人,聽說您實行仁政,願意接受一處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給了他住所。他的門徒幾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編鞋織蓆為生。陳良的門徒陳相,和他的弟弟陳辛,背了農具耒和耜從宋國來到滕國,對膝文公說:“聽說您實行聖人的政治主張,這也算是聖人了,我們願意做聖人的百姓。” 

  7、陳相見到許行後非常高興,完全放棄了他原來所學的東西而向許行學習。陳相來見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道:“滕國的國君,的確是賢德的君主;雖然這樣,還沒聽到治國的真道理。賢君應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飯,一面治理天下。現在,滕國有的是糧倉和收藏財物布帛的倉庫,那麼這就是使百姓困苦來養肥自己,哪裡算得上賢呢!”孟子問道:“許子一定要自己種莊稼然後才吃飯嗎?”陳相說:“對。”孟子說:“許子一定要自己織布然後才穿衣服嗎?”陳相說:“不,許子穿未經紡織的粗麻布衣。”孟子說:“許子戴帽子嗎?”陳相說:“戴帽子。”孟子說:“戴什麼帽子?”陳相說:“戴生絹做的帽子。”孟子說:“自己織的嗎?”陳相說:“不,用糧食換的。”孟子說:“許子為什麼不自己織呢?”陳相說:“對耕種有妨礙。”孟子說:“許子用鐵鍋瓦甑做飯、用鐵製農具耕種嗎?”陳相說:“對。”孟子說:“是自己製造的嗎?”陳相說:“不,用糧食換的。”孟子說:“用糧食換農具炊具不算損害了陶匠鐵匠;陶匠鐵匠也是用他們的農具炊具換糧食,難道能算是損害了農夫嗎?再說許子為什麼不自己燒陶鍊鐵,使得一切東西都是從自己家裡拿來用呢?為什麼忙忙碌碌地同各種工匠進行交換呢?為什麼許子這樣地不怕麻煩呢?” 

  8、陳相說:“各種工匠的活兒本來就不可能又種地又兼著幹。”孟子說;“這樣說來,那末治理天下難道就可以又種地又兼著幹嗎?有做官的人乾的事,有當百姓的人乾的事。況且一個人的生活,各種工匠製造的東西都要具備,如果一定要自己製造然後才用,這是帶著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寧。所以說:有的人使用腦力,有的人使用體力。使用腦力的人統治別人,使用體力的人被人統治;被人統治的人供養別人,統治別人的人被人供養,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當唐堯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平定。大水亂流,到處氾濫。草木生長茂盛,禽獸大量繁殖,五穀都不成熟,野獸威脅人們。鳥獸所走的道路,遍佈在中原地帶。唐堯暗自為此擔憂,選撥舜來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燒山野沼澤地帶的草木,野獸就逃避躲藏起來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導濟水、漯水,讓它們流入海中;掘通妝水、漢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讓它們流入長江。這樣一來,中原地帶才能夠耕種並收穫糧食。當這個時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經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即使想要耕種,行嗎?” 

  9、 “后稷教導百姓耕種收割,種植莊稼,莊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關於做人的道理,單是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逸卻沒有教化,便和禽獸近似了。唐堯又為此擔憂,派契做司徒,把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關係的道理教給百姓: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婦之間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唐堯說:‘使百姓勤勞,使他們歸附,使他們正直,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向善之心,又隨著救濟他們,對他們施加恩惠。’唐堯為百姓這樣擔憂,還有空閒去耕種嗎?”“唐堯把得不到舜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為自己的憂慮。把地種不好作為自己憂慮的人,是農民。把財物分給別人叫做惠,教導別人向善叫做忠,為天下找到賢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讓給別人是容易的,為天下找到賢人卻很難。孔子說:‘堯作為君主,真偉大啊!只有天最偉大,只有堯能效法天。廣大遼闊啊,百姓不能用語言來形容!舜真是個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卻不事事過問!’堯舜治理下,難道不要費心思嗎?只不過不用在耕種上罷了!”陳相說:“如果順從許子的學說,市價就不會不同,國都裡就沒有欺詐行為。即使讓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沒有人欺騙他。布匹和絲織品,長短相同價錢就相同;麻線和絲絮,輕重相同價錢就相同;五穀糧食,數量相同價錢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價錢就相同。”

  10、孟子說:“物品的價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決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萬倍。您讓它們平列等同起來,這是使天下混亂的做法。製作粗糙的鞋子和製作精細的鞋子賣同樣的價錢,人們難道會去做精細的鞋子嗎?按照許子的辦法去做,便是彼此帶領著去幹弄虛作假的事,哪裡能治好國家!”

  11、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kē),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寡人之於國也原文及翻譯及註釋

  1、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雞豚狗彘(zhì)之畜(xù),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wàng)(稱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piǎo)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2、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也算)是盡心啦!黃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把黃河以東的糧食運到黃河以北;黃河以東遭遇荒年也是這樣。察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但鄰國的百姓並不更少,我的百姓並不更多,為什麼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請允許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擊鼓進軍,兵器刀鋒已經相交撞擊,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憑藉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為)怎麼樣呢?”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這也同樣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

  “不違背農時,糧食就吃不完(這句指在農忙季節不應讓人民為公家服役)。密網不進池塘捕魚,魚鱉就不會吃完(古時曾經規定,網眼在四寸[合現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為密網,禁止下池沼內捕魚)。按照季節砍伐樹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時候,那時生長時節已過),那木材便用不完。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樣就使百姓對供養活人埋葬死者沒有什麼不滿。百姓對供養活人埋葬死者都沒有不滿,這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在五畝(五畝:合現在一畝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五十歲的時候就可以憑此穿上絲織品的衣服了。畜養雞、豬、狗等家禽、家畜(豚:小豬。彘:大豬),不要錯過繁殖的時節,七十歲的時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畝的耕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季節,數口人的家庭就不會有捱餓的情況了(數:幾)。認認真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覆講給百姓聽(庠序:學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頭髮花白的老人就不會揹著或者頂著東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歲的時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能達到這樣的地步,卻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的,是不曾有過的事。

  “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貴族們)卻不加制止,路上有餓死的人(官府)卻不知道開啟糧倉賑救災民,老百姓死了,就說:“‘這不是我的罪過,是年成不好造成的。’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殺死後,卻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麼區別?王不要怪罪於年成,那麼,天下的百姓(指別的諸侯國的人)都會前來歸順了。”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及賞析

  1、原文: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lí)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 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渦,矗(chù)不知其(廣東版教材為“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也做“東西”)。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朝歌夜弦(xián),為秦宮人。明星熒(yíng)熒(yíng),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huán)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lù)轆(lù)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廣東版教材無“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piāo)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lǐ)迤(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zī)銖(zhū),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chuán),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縫參差(cēn cī ),多於周身之帛(bó)縷;直欄橫檻(jiàn),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ōu)啞(yā),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shù)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2、譯文:六國滅亡,秦始皇統一了天下。蜀山的樹木被伐光了,阿房宮才蓋起來。(從渭南到咸陽)阿房宮佔地三百多里,樓閣高聳,遮天蔽日。(它)從驪山向北建構,再往西轉,一直延伸到咸陽。渭水和樊水浩浩蕩蕩,水波盪漾地流入阿房宮的圍牆。每隔五步(有)一棟樓,每隔十步(有)一座閣。走廊寬而曲折,(突起的)屋簷(像鳥嘴)向上噘起。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環抱,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集,屋角互相對峙。盤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渦,矗立著不知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渭水上,(人們看了要驚訝:)天上沒有云,怎麼出現了龍?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橫空而過,彩色斑斕,(人們看了要詫異:)不是雨過天晴,哪裡來的彩虹?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東西方向。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淒冷。一天之內,一宮之中,而天氣竟會如此不同。

  六國王侯的宮妃、女兒、孫女,辭別本國的樓閣宮殿,乘著輦車來到秦國。早晚彈唱,成為秦王朝的宮女。(光如)明星閃亮,是(宮女們)開啟梳妝的鏡子;烏雲繚繞,原來是她們正在早晨梳理髮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垢膩,原來是她們潑掉的脂粉水;空中煙霧瀰漫,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香料。如雷霆般的聲音響起使人驟然吃驚,是皇上的宮車馳過;聽那車聲漸遠,也不知駛到哪兒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耐心地久立遠視,盼望皇帝能親自駕臨。可是有許多宮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還未見到皇帝。燕、趙、韓、魏、齊、楚收藏的財寶,聚斂的金玉,搜求的珍奇,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來,從人民那裡掠奪來的,堆積得像山一樣。旦夕之間國家滅亡,珠寶都被運進阿房宮。把寶鼎當作鐵鍋,把美玉當作石頭,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沙石,隨意丟棄,秦人看見了也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想法和千萬人的想法是一樣的(都想過好日子)。秦始皇喜愛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為什麼搜刮老百姓的財物一分一釐都不放過,揮霍時卻像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讓那(阿房宮中)負載大梁的柱子,比田裡的農夫還多;架起側梁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女工還多;顯眼的釘子,比穀倉裡的稻米還多;橫直密佈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線還要多;縱橫的欄杆,比天下的城郭還多;樂器的演奏聲,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秦統治者窮奢極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卻越來越驕橫頑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響應,函谷關被攻破,項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使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國統治者都能愛護本國老百姓,那麼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如果秦國統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甚至可以傳到萬世都為君王,誰能夠滅掉秦國呢?秦人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只好讓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後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再讓後世的人為後世哀嘆了。

  3、賞析:《阿房宮賦》被選入《古文觀止》卷七,編選者指出這篇作品“為隋廣(隋煬帝)、叔寶(陳後主)等人炯戒,尤有關治體”,很有見地;但由於對杜牧的社會環境和政治態度缺乏瞭解,還未能準確地揭示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這篇作品的思想意義。此賦運用典型化的藝術手法,在不長的篇幅中,將宮殿建築之恢弘壯觀,後宮之充盈嬌美,寶藏之珍貴豐奢,表現得層次分明而具體形象,由此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統治不能久遠,即在於暴民取材、不施仁愛的結論,為當時最高統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警示。全文除了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外,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琵琶原文翻譯

  原文:   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2、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 ...

牡丹亭詩全文翻譯賞析

  1《牡丹亭》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 ...

錢塘湖春白居易原文翻譯

  1、原文: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2、譯文: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幾隻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 ...

琵琶白居易原文翻譯

  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 ...

原文翻譯註釋

  1、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隻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 ...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註釋

  1、翻譯:   東晉太元(公元376-396)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划船而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 ...

陋室銘原文翻譯註釋

  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