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評價和介紹春秋五霸

評價和介紹春秋五霸

  關於"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現過8種說法, 但中學歷史教科書通常用的都是《史記索隱》或《荀子》的版本:

  《史記索隱》的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

  而《荀子·王霸》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中學歷史教科書兼顧兩種說法。

  1、齊恆公: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晚年昏庸;

  2、晉文公: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3、楚莊王:中國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4、吳王闔閭:春秋時吳國第24任君主;

  5、越王勾踐: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君主;

  6、宋襄公:宋國君主,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

  7、秦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非常重視人才。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介紹

  1、春秋五霸指春秋時期五個被推為盟主的國君,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的七個強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

  2、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由奴隸制度轉為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過渡期,也因此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3、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4、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就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其中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5、由於春秋時期無數次的戰爭,使得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出現了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就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於是被稱作為“戰國七雄”。

  6、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結成聯盟,打敗了齊、秦、楚等大國,成為較強盛的國家,但後來這個聯盟破裂,齊國、秦國就興盛了起來。

  7、戰國中期,魏國軍隊攻打趙國,趙國請齊國幫助退兵,魏國內部空虛,大軍事家孫臏帶領齊國的軍隊直接去打魏國的首都,魏國軍隊本已攻破趙國首都,聽見自己的國家情況危急,便急忙從趙國撤軍去救魏國,剛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齊國軍隊,齊國軍隊堵住魏國軍隊,打了個大勝仗,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例——“圍魏救趙”。

  8、戰國後期,秦國越來越強盛,其他6個國家都不能單獨抵抗秦國,於是就想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秦國為了打敗其餘的六國,挑撥六國之間的關係,促使他們都和秦國親近,於是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到關鍵時刻常常不能齊心合力,結果給了秦國機會;秦國先後征服了其他國家,並滅了周王室,統一了中國。

春秋五霸簡要介紹,分享給大家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名小白。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於前685年即位為君,率軍擊敗助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魯軍於乾時(今山東桓臺南),穩固了統治地位。其後,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 ,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貂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

  晉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 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相傳穆王去世後,莊王熊旅即位, 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在複雜的形勢下,他採取了以靜觀動、以感辯奸的對策,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況。三年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充套件,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成語“一鳴驚人”便是用來描寫楚莊王的。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被《史記》認定其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秦穆公在位期間,向西發展,對戰戎人。勝利後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秦穆公於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時宋國國君。子姓,名茲甫。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戰於泓水。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

  吳王闔閭(?―公元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君主。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確定先破強楚,再服越國的爭霸方略,採取分兵輪番擊楚之策,頻頻攻楚於江淮之間大別山以東地區,使楚疲於奔命。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 臥薪嚐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勾踐是哪個朝代的人 勾踐是春秋之一嗎

  勾踐是哪個朝代的人   勾踐朝代:周朝——春秋戰國。   勾踐是越王允常的兒子,在允常去世後,由勾踐繼位,勾踐是春秋末年越國的君主。最讓世人敬佩的就是越王勾踐為了打敗吳國臥薪嚐膽,“臥薪嚐膽”的故事也至今流傳。勾踐在打敗了吳國後,成了春秋時最後一個霸主。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滅亡之後,代表著西周結束。諸 ...

春秋之首是誰

  春秋五霸之首是齊桓公。   齊桓公,本名呂小白,姜姓呂氏,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後 ...

春秋是誰

  1、現在普遍認為的春秋五霸是《史記》中記載的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宋襄公於齊桓公死後出名,晉文公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秦穆公統一西方十二國,楚莊王在桓公時候崛起。   2、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期五位稱霸的諸侯,但是關於春秋五霸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種說法,在《史記》中 ...

請問春秋是哪

  春秋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另外一種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產生原因: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失去權威,已經不能夠有效地控制諸侯國了。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進行了激烈的爭霸戰爭,互相征戰,先後稱霸的有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 ...

請問春秋是誰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第二種說法是:“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

春秋對對聯對什麼

  春秋五霸對戰國七雄。春秋是歷史時期,不能當做季節來看,五霸是數量加上名詞,限定名詞,戰國和春秋為歷史的先後時期,且對應工整。   春秋五霸: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大國之間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戰國七雄:在戰國時期七個實力與影響力強 ...

春秋是誰啊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秋五霸,即是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