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評價諸葛亮

如何客觀全面地評價諸葛亮

  對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亡於蜀漢後主建立十二年,享年54歲。諸葛亮的才能是多方面,從其初見劉備分析當時政治形勢,判斷天下三分的可能性,提出天下統一的步驟;到出山輔助劉備及承擔託孤重任所為來看,其人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堪稱德才皆優。諸葛亮的治國理政才能、軍事才能、德行高尚是他能夠再紛亂的三國中還能鼎立一方的重要原因。由上觀之,諸葛亮不但是出色的政治家,也是出色的軍事家,其善於奇謀不應有異議。

評價諸葛亮

  1、(清)康熙帝:“諸葛亮雲:“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釋義:康熙帝評諸葛亮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能真正做到的臣子,只有諸葛亮。

  2、(三國)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釋義:劉備評價:我有了孔明,就像魚有了水一般。

  3、(晉)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釋義:晉武帝司馬炎評價:哎,如果我有諸葛亮的幫助,怎麼會有今天的辛苦!

怎樣評價諸葛亮

  有以下評價:

  1、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博覽群書,廣交士林,關心時勢,每自比管仲樂毅,負有擔大任、致高遠的遠大抱負。他不是那種醉心於功名利祿、汲汲於榮華仕進的俗子。在著名的《戒子書》中,諸葛亮曾以“夫君子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寧靜無以致遠”告誡自己,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節操的真實寫照。

  2、盡瘁國事,忠心輔政。諸葛亮先後輔佐劉備、劉禪兩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親理細事,汗流終日“,最後以身殉職,病死軍中,時年五十四歲。

  3


評價諸葛亮的名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 ...

評價諸葛亮的話

  《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 ...

三國志中如何評價諸葛亮

  三國志中諸葛亮是一個有遠見,有謀略,賞罰分明的人。陳壽在《三國志》中寫道,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 ...

魯迅怎麼評價諸葛亮

  魯迅先生在評《三國演義》時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批評是很中肯的。 魯迅先生對《三國演義》的這個評價,涉及文學創作中的人物塑造問題,是說《三國演義》在主要人物特別是在劉備、諸葛亮的形象創造上,採取了簡單化和膚淺化的手法。 這種創作方法,對後世的小說創作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就 ...

19草船借箭評價諸葛亮

  他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巧安排:在一個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借箭,將船和船連線起來,利於逃跑,借箭時擂鼓吶喊,能虛張聲勢,受箭時調轉方向,使船兩面受箭;   2、識人心:他知道魯肅這個人忠厚、老實,所以讓魯肅幫他準備船隻,他又知道曹操多疑,在有大霧這一天去借箭,他一定不敢大舉進攻,又知道周瑜嫉 ...

徐庶和水鏡先生怎樣評價諸葛亮

  徐庶評價:   1、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2、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水鏡先生司馬徽評價:   1、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   2、可比 ...

後人評價諸葛亮經常使用的詞語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釋義。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   2、出處。出自諸葛亮的《後出師表》。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3、例句。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