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誰是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家

誰是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家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當時明朝已經滅亡,隨後是清朝建立。顧炎武認為,“亡國”指的是改朝換代。是一個封建統治集團代替另一個封建統治集團的問題。而“亡天下”則是指民族、文化的淪亡,是關係到整個民族命運的大問題。

  2、“保國”與“保天下”不同,“保國”即保衛舊的封建王朝。“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一般人不必關心。“保天下”即保衛本民族及其文化,則是每個人應有的責任。這就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的著名論點。梁啟超把他這種愛國思想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八個大字。

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家是誰

  1、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古代思想家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

  2、原文: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語出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

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家是

  1、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古代思想家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原句為:“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2、原文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語出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

  3、釋義

  “亡國”與“亡天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亡國”是指改朝換代,換個王帝,國號。而仁義道德得不到發揚光大,統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間也紛爭不斷,是天下將滅亡。保國這類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權力的人去謀劃。 但是“天下”的興亡,則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責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說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說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原句是:保國者,其君來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語型,出自梁啟超。   意為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寫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為保護一個朝代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和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國家)的興盛、滅亡,關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誰寫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原句是:保國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說的哪個朝代

  1、明朝末年,八旗入關,顧炎武反清復明之際,有感時局艱難,提筆自振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便是出自他的《日知錄》。   2、《日知錄》卷十三《正始》雲: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這個觀點影響極為深遠,為清末革命人士所贊同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者是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的觀點,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   2、出處:出自顧炎武的《日知錄》,保國者,匹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3、釋義: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說的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他的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2、意為保護一個朝代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和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國家)的興盛、滅亡,關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 ...

中國教師節的由來及意義 中國教師節是提出

  中國教師節的由來及意義   公曆9月10日,是我國的教師節。我國曆史上曾建立過教師節。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國民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後又將教師節改為8月27日( ...

中國植樹節來歷 中國植樹節提出

  中國植樹節來歷   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後作了三次改定。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准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