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
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徐志摩:近代新月派代表詩人,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林徽因對徐志摩動過心,而徐志摩,也喜歡過林徽因。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他便是遇到了一位奇女子林徽音,他對她更是一見鍾情,他忘記了自己是人家的丈夫與父親。
當徐志摩回到家中,更是提出了與張幼儀的離婚,這在徐志摩父母的眼中看起來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可是徐志摩依舊堅持。但徐志摩離婚後,林徽因卻是回國了,與梁思成成婚。這在徐志摩心中,無疑留下了泡影。
在徐志摩的一首《偶然》詩中,或許就是印證他們之間的感情。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或許在林徽因心中,她想要一份更穩定的生活,對於與徐志摩之間的故事,友情也好,愛情也罷,至少是真摯過的。
是他對陸小曼痴情的見證,這首詩不僅體現了徐志摩的愛情觀、生活觀,即追求愛、自由與美;也體現了他的藝術觀,即詩歌的目的不是表現政治理想,而是抒發內心情感。這首詩按情感的自然流動分行,不講究壓韻和格式的整齊,具有濃厚的散文風格,同時兼具繪畫美與音樂美,被認為是他最好的一首抒情詩之一。
《沙揚娜拉》這首詩的作者是徐志摩,它也是組詩《沙揚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後一首。《沙揚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詩》,再版時刪去前十七首,僅留此一首,題作《沙揚娜拉》。這首詩寫於1924年作者隨印度詩人秦戈爾訪日期間,這首送別詩也是徐志摩抒情詩的絕唱,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詩的內容為:“最是那一低頭 ...
1、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2、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 ...
這首詩是詩人寫給母校的。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 ...
關於《偶然》是徐志摩為誰而寫,曾引起爭議,聚訟不休,莫衷一是。有人說是徐志摩早年留學歐美時,結識了林徽因女士,兩人成為密友,情誼非同一般。然而事與願違,林徽因後另有所屬,嫁給了梁思成為妻。志摩傷心失望之餘,寫成此詩寄託懷抱。也有人認為此詩是徐志摩為了另一女友,後來成為科學家任鴻雋夫人的陳衡哲而作總之。也有 ...
張幼儀名嘉玢,1900年出生江蘇寶山,1915年與徐志摩結婚,生前曾任外語教師、職業經理,張幼儀一生情感都十分坎坷。
1918年,張幼儀生下長子徐積鍇,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國讀書,次年徐志摩則轉往英國倫敦;1920年,張幼儀前往歐洲與丈夫團聚,此時的徐志摩與林徽因墜入情網,並於1921年要求與幼儀離婚;1 ...
林徽因,女,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 ...
原文: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裡的光輝。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