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西遷是在交通工具非常落後,而且道路險阻、氣候多變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心效命國家的錫伯族軍民冒酷暑,頂嚴寒,風餐露宿,以頑強的毅力,忍受著長途跋涉中的艱難困苦,日夜兼程,終於到達目的地。長途的艱難跋涉,使這支龐大的隊伍減員不少,但在途中還出生了嬰兒350餘名。清政府原規定西遷3年到達,由於錫伯族軍民堅忍不拔,吃苦耐勞,僅用了1年零3個月(其中包括在烏里雅蘇臺休整7個月),行程萬餘里,提前到達了伊犁,這不能不說是中華民族史上的一大壯舉。
錫伯族西遷是在交通工具非常落後,而且道路險阻、氣候多變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心效命國家的錫伯族軍民冒酷暑,頂嚴寒,風餐露宿,以頑強的毅力,忍受著長途跋涉中的艱難困苦,日夜兼程,終於到達目的地。長途的艱難跋涉,使這支龐大的隊伍減員不少,但在途中還出生了嬰兒350餘名。清政府原規定西遷3年到達,由於錫伯族軍民堅忍不拔,吃苦耐勞,僅用了1年零3個月(其中包括在烏里雅蘇臺休整7個月),行程萬餘里,提前到達了伊犁,這不能不說是中華民族史上的一大壯舉。
西臚鎮據史料記載,始創寨於公元1127年,1949年屬潮陽第八區,1951年稱下八區,1952年改第十七區,1956年劃為西臚鄉、波美鄉,1958年合併為幸福公社,1961年更名西臚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撤區建鎮。
抗日戰爭時期,廣東省潮陽縣西臚鄉人民,積極配合當地抗日殺敵自衛大隊和國民黨駐軍9連,先後幾次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殲敵數百名,繳獲各種武器槍支、軍旗等戰利品一大批,粉碎了日寇不可戰勝的神話。
一九四三年上半年,盤踞在潮陽縣城以北的河溪等村莊的日軍伯野中隊,真是無惡不作,無法無天。日軍的暴行激起了西臚人民的極大憤慨,他們隨即樹起了抗日殺敵的大旗,從鄉里的青壯年中挑選60名組建西臚抗日殺敵自衛隊,另有180名青壯年為後備隊。他們與當地百姓一道,日間下田地勞作,夜裡開展訓練、築土城、挖戰壕、修工事、巡邏放哨,他們嚴陣以待,隨時殲滅入侵的日本鬼子。
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遼寧錫伯族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廟會,以紀念220多年前錫伯族人從東北遷往西北邊陲的壯舉,這是錫伯族人最盛大的節日。此外,還要舉行文藝會演和賽馬、叼羊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抹黑節則是在農曆正月十六日,據說這一日是巡天神來視察的日子,一到這天,錫伯人不等天亮就紛紛出門,挨門串戶,不分男女老少往臉上抹黑。青年人見了老年人,先請安,後跪一腳,再向長者臉上象徵性地抹一點黑,以示尊敬和吉慶。也好讓巡天神看見他們的誠心,免去小麥的黑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