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由來已久,比較常見的就有在各大電視選秀節目,無論是唱歌的、跳舞的、或者是一些各色各樣的達人秀中,經常聽到評審們對參賽選手講的一句臺詞。作為網路詞的該詞也是一樣,網友們或站在一個聽眾觀眾的立場、或站在一個評審點評的立場上來,表達一種洗耳傾聽的態度。
這個詞由來已久,比較常見的就有在各大電視選秀節目,無論是唱歌的、跳舞的、或者是一些各色各樣的達人秀中,經常聽到評審們對參賽選手講的一句臺詞。作為網路詞的該詞也是一樣,網友們或站在一個聽眾觀眾的立場、或站在一個評審點評的立場上來,表達一種洗耳傾聽的態度。
事實上請開始你的表演並不是完整版,它的前面其實還有半句話,那就是說出你的故事,後面才是開始表演,那麼這句話就不像表明的那上去那麼簡單了,它常會在各種論壇、貼吧、社交媒體上出現,其作用之一就是指對面有裝逼的嫌疑。
這個中秋、國慶黃金週,與熙熙攘攘的旅遊者結伴而來的,是旅遊垃圾遍地開花。垃圾除了量多之外,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就是隨手亂扔了。長假7天,北京市屬11家公園共收集了630餘噸垃圾,平均每天遊人要扔掉90多噸垃圾;公園廁所手紙人均使用量為1.4米,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
車輛駛過,道路就是垃圾場,人群經過,景區就是垃圾場。此外,海灘、公園、長城、天安門廣場、甚至平時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遊人們都毫不客氣地將白色垃圾、報紙雜誌、口香糖等隨手扔下、隨口吐出。不論是下意識的、無意識的,還是故意的,反正海量垃圾的出現證明,許多遊客對於公德觀念、廣播電視中的宣傳、相關景區管理方的勸導,以及眼前環衛工的彎腰流汗勞動之類,都“不看不視不聽不理”。
有人又不免要用國外的例子來說明人的素質的差別了。比如,外國遊客昂貴的包包裡,都裝著自己在景區製造的垃圾,把空水瓶、嚼完的口香糖、剩下的吃食之類帶下來。而我們的遊客就連對近在咫尺的垃圾桶,也視而不見。
這是不是意味著國人不講衛生呢?那他們自己家裡,是何等光潔照人,他們身上又是怎樣清潔無比。節假日,我所在的小區,經常見到樓下四處亂扔的鞋套。這意味著不論是主人還是客人,都很珍惜室內的衛生,客人來了都知道套上鞋套,而一離開那個家之後,就連順手將鞋套放到樓下的垃圾桶也不情願,而是習慣於邊走邊丟。至於小區的草坪,哪怕有“請勿踐踏”的提示牌攔著,一些人照樣踏出一條條捷徑來。還有小區外面的路上,車主們常常將愛車整得一塵不染的同時,又將各種車內垃圾順手傾倒在路上。
自古以來,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放在同一層面上討論的曾有一個“掃一屋”的命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表明,“掃一屋”對於“掃天下”是很重要的。但與此同時,“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也是言之諄諄的。這樣一來,“掃一屋”就不免要變成與“掃天下”相沖突的“掃一屋症”了。所謂“掃一屋症”已經不用我過多解釋了,就是人們愛且只愛自己的衛生,簡直把自己私人領地之外的地球,都當成了外星人的地球了。這樣一來,對於與己無關的地方,採取以鄰為壑的態度,就不為稀奇了。
“掃一屋症”顯然是狹隘的、自私的、短視的,也是垃圾“公地悲劇”的成因。你自己手裡輕鬆了、包裡乾淨了、車內整潔了、家裡清爽了,但是那些遍地的白色垃圾,並未自動降解,反過來同樣會影響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心情,甚至我們的身心健康。因為我們不是也不可能成為裝在套子裡的人,屋是我們的屋,天下其實也是我們的天下,我們不可能總呆在自己家裡、車裡,我們總要與屋外環境發生聯絡,我們只掃一屋又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