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論語十則談個人修養的有

論語十則談個人修養的有

  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5、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6、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8、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9、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1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論語十則中的省略句有什麼用

  舉例說明:

  1、省略句,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著而改之”前省略了動詞“擇”)。 意: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加以改正.);

  2、 可以為師矣。(“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之,代能溫故知新的人,譯為“把[他]當做.”句意:可以把他當做老師了)。

論語十則中論屬個人修養的名句是

  《論語十則》中論述個人修養的名句有4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句論述了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此句論述了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3、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該句論述了個人修養和社會現象,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堅貞不屈。

  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該路論述了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哪些成語格言和警句

  成語:   1、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2、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3、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4、擇善而從: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格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師;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中的諺語

  成語:   1、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從中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2、學而時習之: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   3、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要向他靠齊;   4、擇善而從: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現指採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   5、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 ...

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 ...

背誦訓練方法

  1、速讀法(又叫全腦速讀記憶):速讀法是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訓練的,實際上,兩者是同時進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別以為閱讀速度快了記憶就差了,因為這裡靠的不是左腦意識的邏輯記憶,而是右腦潛意識的影象記憶,後者比前者強100萬倍。透過速讀記憶訓練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記憶越好。   2、影象法(又叫聯結記憶 ...

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 ...

中孔子自謙的語句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

裡而.為.焉的意思

  論語中多次出現而,為,焉。具體意思如下:   一、“而”的釋義有:   1、"學而時習之" 中的而,釋義: 連詞,表遞進關係,而且。   2、"人不知而不慍" 中的而,釋義: 連詞,錶轉折關係,但是。   3、"溫故而知新" 中的而,釋義:連詞,表順承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