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孟子》: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譯文:學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譯文: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巧言令色,鮮矣仁。譯文: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譯文: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文: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譯文: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讀書卻不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會產生害處。朽木不可雕也。譯文: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在路上。譯文: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4、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5、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6、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
7、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 ...
舉例如下: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論語·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出自《論語·雍也》;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論語·學而》;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為政》;子曰:“過而 ...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6、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
出自《論語·泰伯》。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務,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走得很遙遠。 ...
許多真相被道出,但更多的真相被穩瞞 。一個人說是以為他正在說出事物的真相,只因為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或許這一現象把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歪曲了。誰穩瞞真實,誰就是欺騙自己。事情總有水落石出的時候。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地去工作,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 ...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故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可以瞭解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言必信,行必果。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