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恆定律愛因斯坦提出的,主要是指在一個孤立系統內所有粒子的相對論靜能與動能之和在相互作用過程中保持不變。質能守恆定律充分反映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
在經典物理學中,質量守恆定律與能量守恆定律彼此是完全獨立的。因為質量的數值不決定於能量的數值,能量的數值也不決定於質量的數值。而且還有這種情況,即在系統與外界發生相互作用時,從經典物理學的觀點看來,系統的能量雖然不守恆,但質量卻可以是守恆的。
質量守恆定律愛因斯坦提出的,主要是指在一個孤立系統內所有粒子的相對論靜能與動能之和在相互作用過程中保持不變。質能守恆定律充分反映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
在經典物理學中,質量守恆定律與能量守恆定律彼此是完全獨立的。因為質量的數值不決定於能量的數值,能量的數值也不決定於質量的數值。而且還有這種情況,即在系統與外界發生相互作用時,從經典物理學的觀點看來,系統的能量雖然不守恆,但質量卻可以是守恆的。
1756年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裡煅燒,錫發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裡的物質的總質量,在煅燒前後並沒有發生變化。經過反覆的實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於是他認為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是守恆的。
但這一發現當時沒有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國的拉瓦錫做了同樣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這一定律才獲得公認。但要確切證明或否定這一結論,都需要極精確的實驗結果,而拉瓦錫時代的工具和技術(小於0.2%的質量變化就覺察不出來)不能滿足嚴格的要求。因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所以不斷有人改進實驗技術以求解決。
1908年德國化學家廊道爾特及1912年英國化學家曼萊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實驗,所用的容器和反應物質量為1000g左右,反應前後質量之差小於0.0001g,質量的變化小於一千萬分之一。這個差別在實驗誤差範圍之內,因此科學家一致承認了這一定律。
55387定律是由心理學家麥恩瑞提出的決定人第一印象的形象溝通法則,即55%的服飾外表,38%的表情聲音,7%的談話內容。形象是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徵等的具體表現,並以此引起他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它就象一種介質存在於人的主體和客觀的環境之間。每個人都透過自己的形象讓他人認識自己,而周圍的人也會透過這種形象對你做出認可或不認可的判斷,這種形象不僅包括人的外貌與裝扮,而且包括言談舉止、表情姿勢等能夠反映人的內在本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