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
赫山位於湘中偏北,地處洞庭湖畔,東鄰湘陰、望城,南界寧鄉,西接桃江,北臨資水。區境西南為雪峰山餘脈,最高點碧雲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緩,丘崗與平原相間;東北部為濱湖平原,平坦開闊,耕地連片,土壤肥沃,為全區主要農產品基地。
赫山是益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石長鐵路、洛湛鐵路在此交匯;資水經洞庭湖口與長沙直接相通,內河四季通航。2013年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被評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區)、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省級藥品安全示範縣。
赫山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
赫山位於湘中偏北,地處洞庭湖畔,東鄰湘陰、望城,南界寧鄉,西接桃江,北臨資水。區境西南為雪峰山餘脈,最高點碧雲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緩,丘崗與平原相間;東北部為濱湖平原,平坦開闊,耕地連片,土壤肥沃,為全區主要農產品基地。
赫山是益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石長鐵路、洛湛鐵路在此交匯;資水經洞庭湖口與長沙直接相通,內河四季通航。2013年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被評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區)、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省級藥品安全示範縣。
全國只有一個赫山。位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位於湘中偏北。地處洞庭湖畔,東鄰湘陰、望城,南界寧鄉,西接桃江,北臨資水。區境西南為雪峰山餘脈。中部地面起伏平緩,丘崗與平原相間。東北部為濱湖平原,平坦開闊、耕地連片、土壤肥沃,為全區主要農產品基地。
歷史沿革:
赫山區因區內有聞名的“赫山廟”而得名,成立於1994年4月7日。
益陽縣(赫山區前身)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在此生活。新石器時代,先民在洞庭湖濱、資水沿岸依崗面水,聚群而居。青銅器時代,村落漸趨密集,先民用石、木器具農耕,農牧業開始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益陽屬楚,為楚國屯兵儲糧據點。
秦統一六國後,置益陽縣。因地處益水(今資水)之北而得名。縣治設於資水北岸白馬山。
西漢初年,農業生產逐漸開發,貫通東西的古驛道開始形成。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大中大夫陸賈從京都長安出使南越,途經益陽,住資水南岸鐵鋪嶺南山(為紀念陸賈,此山後名陸賈山)。“文景之治”出現繁榮景象。
赫山區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是益陽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前身為益陽縣,成立於1994年4月7日,因區內有聞名的“赫山廟”而得名,其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在此地生活。
湖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為長沙,簡稱“湘”,省境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古稱“湖南”。
湖南在原始社會時期為三苗、百濮和揚越之地,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地定居生活。
湖南省的生物資源豐富多樣,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珍貴的生物基因庫之一,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