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超什麼絕塵

臘月二十四掃塵習俗起源:傳說灶王爺大戰三尸神

  

  除舊迎新,首先要乾乾淨淨,把“窮運”、“晦氣”掃出門

  臘月二十四這天,各家不光要打掃屋子、洗衣服,還要洗澡、洗頭

  至於為什麼要掃塵,民間有個傳說:這是灶火爺為搭救凡人想出的辦法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33歲的鄭州市民劉女士還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這一天全家齊上陣掃房子,屋裡屋外一塵不染,奶奶做活兒最細緻,燈泡、畫軸都要擦乾淨,往往要忙到晚上。而洗澡、洗頭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偎著火,頭髮洗完都能結成冰凌子”。

  掃塵記憶

  天再冷也要洗個頭

  鄭州大學教授、人文學者、民俗專家高天星說,在堯舜時代就開始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按民間的說法: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劉女士說,那一天,男人負責力氣活,徹底清掃屋內上下,還要把平常不用的碟子、盆、酒盅、酒壺洗乾淨以備過年用。

  拆洗被子、衣服,這活就是女人的了。舊時一般人家結婚時的棉衣棉褲要穿很久,有的甚至要穿到老,只是外面的罩褂罩褲三五年重置一下。到年關都要脫下來洗,又沒有替換的,碰到雨雪天就熱鬧了。

  此外,人們還要洗澡,稱為“洗福祿”,洗去一年的晦氣,迎接來年的新春。

  因為天太冷,老家冬天洗澡就成了一件大事。但過年將近,想著要穿新衣服,這澡是一定要洗的。先燒一大鍋水,房間裡放上一盆炭火,家裡人還得輪流洗澡,有時候實在太冷,至少也要洗個頭發,“不偎著火,頭髮洗完都能結成冰凌子。”

  掃塵來歷

  初見於堯舜,盛於唐

  高天星說,古代人相信萬物有靈論,以為家中的刀、井、灶各種物件都有神明主司。人們也是基於這種信念,認為必須選一個百無禁忌的日子清掃屋子。

  據《陝西日報》報道,“帚”字已見於甲骨文。陝西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上,就有“子持帚作灑掃形”的銘文。可見,人們在幾千年以前就用掃帚掃除了。《禮記》中,有“凡內外,雞初鳴……灑掃室堂及庭”的記事。這說明,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汙穢、塵沫與傳播疾病有關。

  據傳說,早在堯舜時代,我國人民就有了“掃年”的習俗,它起源於驅除病疫的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到唐代,“掃年”之風盛行。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以祈新歲之安。”

  掃塵工具

  雞毛撣子是“主力”?

  一把帶葉的竹子掃帚,綁上一根長長的竹竿,便成了掃塵利器。

  草帽和口罩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為中原百姓,雞毛撣子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除了吸塵性好、輕柔外,為啥受歡迎,還有個說法。

  雞毛撣子多由公雞尾部、背部的羽毛製作,公雞在民間常作鎮宅避邪之物。另外,“雞”與“吉”諧音,也意味著吉祥如意。

  徵集

  掃塵傳說

  灶王爺大戰三尸神

  據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夏挽群講,關於“掃塵”,還有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為了掌握人間情況,就派三尸神常住人間。三尸神是個阿諛奉承、搬弄是非的傢伙。

  一次,三尸神更危言聳聽,密報人間咒罵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降旨查明人間犯亂之事,並將犯亂人的姓名、罪行書於牆壁之上,並讓蜘蛛結網遮掩以做記號。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帶記號之家,滿門抄斬,一個不留。三尸神好不高興,乘機下凡,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牆壁上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官來斬盡殺絕。

  此事灶王府君知道了,大驚失色,為了搭救凡人,各家灶王爺聚集商量,想出了一個辦法:即在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家每戶必須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淨門窗。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來察看時,家家窗明几淨,煥然一新,燈火輝煌,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所謂“劣跡”的記號,立刻返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帝大驚,立刻降旨拘押三尸神,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避難消災、賜福吉祥,人們還有“送灶”習俗。

  互動

  摟著壓歲錢睡覺

  昨日,看到商報推出的《年味兒》系列報道,63歲的牛先生打來電話:“謝謝你們給我個說記憶的地方。”

  他老家在鞏義一個山溝裡。他說,小時候,一年到頭就盼著過年,就想著放炮和壓歲錢,五分錢一毛錢睡覺都摟著。因為年一過,錢就被大人收回去了。

  同樣,報道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回憶,紛紛@河南商報留言:

  @嘿小段兒:煙霧繚繞的廚房,奶奶點著散發怪味的香;遠處傳來的聲響,小孩燃放的炮仗;記憶中的灶糖,扯出條條銀絲光亮;鐵鍋中盛出的餃子,水霧瀰漫了整個廚房;我伏在母親懷裡,柔柔地叫上一聲“娘”。如今我在陌生的城市,回憶著幼年時的芬芳;時光似一道牆,困我於浮躁和彷徨;何時才能重逢,天藍地曠的故鄉?

  @王王之屋:除夕和小夥伴一起穿著新年穿的衣服在外嬉鬧,大年初一全家人還有堂哥堂姐一起去照相館照全家福,下午去我們那邊一個廟裡,大人忙著燒香,我們忙著買零食吃。初一過後就開始挨家挨戶走親戚,走完親戚後都是和小夥伴們一起跑這個那個地方去玩耍,好有過年的氣氛。現在是長大了,還是年味散了?

  @勒馬聽松:記憶中的年味就是漫天炮仗帶來的火藥味兒。

  @青青畛河岸:印象最深刻的是翻山越嶺地走親戚,走在泥濘的小路上……

春節習俗之祭灶、掃塵、吃灶糖

  朱仙鎮木板年畫 聚寶盆灶

  灶神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 膠牙餳 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鉅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在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 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莊子.達生》記載:"灶有髻。"司馬彪註釋說:"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這些記載,大概是祭灶神的來源吧。還有,或說灶神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或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眾說不一。民間則流傳著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

  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閒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兇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裡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週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 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 。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如些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閤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由於各地風俗不同,民間還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動。 “跳灶王”是民間由古代“驅儺”發展而來的一種活動形式,主要是乞丐們的活動,由臘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進入臘月後,乞丐們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鬧於門庭,乞錢,謂之“跳灶王”,也含有驅邪之意。這一活動主要在我國的東南方進行。

  掃塵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有趣的是,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傢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髒世界。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簷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簷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淨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檢視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几淨,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幸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崇的“神”。據《太上三尸中經》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春節習俗之掃塵

  2014-1-15 19:09: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有趣的是,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傢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髒世界。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簷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簷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淨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檢視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几淨,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幸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崇的“神”。據《太上三尸中經》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春節掃傳說

  我們祭灶過完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 ...

迎接新年要掃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 ...

春節民俗活動——掃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 ...

商洛的掃風俗

  俗話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臘月二十七,裡外洗一洗;臘月二十八,用具擦一擦;臘月二十九,髒土全搬走。”   每年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傢俱,拆洗被褥,撣拂塵垢蛛網,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古代把春節前的大掃除叫“掃年”,也叫“掃塵”,按民間的說法 ...

春節傳統民俗掃

  春節馬上就到了,每年到臘月二十四這天為什麼每家每戶都要打掃衛生呢?如果您不知道那就隨我一起看看春節民俗之掃塵吧。   春節前夕“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 ...

絕豔 用氣質就碾壓路人的星座女

  走在大街上,什麼樣的女人最吸引你的眼球?長得最漂亮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走在身後,你看不見她的容顏,最能夠吸引你的注意力的一定是她們身上出眾的氣質,舉手投足都會令你沉醉。十二星座中的這幾個星座女,她們出塵絕豔,用氣質就能碾壓路人。      白羊女:人群中最閃亮的一個   白羊女生活得很精緻,也特別懂得打 ...

這些星座本是仙人_沾了愛情便墮入凡

  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的,很多人性格高冷,給人一種不好親近的感覺,但那是因為他們還未曾遇到過愛情。很多人都是如此,見識過愛情的美好之後,就像變了個人,對於另一半也是溫柔有加。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便是由於沾了愛情墮入凡塵的呢?      處女座:獨自一人的生活   處女座的人獨自一人的生活也算是冷冷清清,不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