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越劇頭飾圖片,越劇頭飾特點與發展

越劇頭飾圖片,越劇頭飾特點與發展

  越劇是中古最大的地方戲曲,擁有強大的“後援團隊”,在國內外都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越劇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還製造出了新穎又獨特的越劇頭飾,而這些有特色的越劇頭飾是什麼樣的?它的特點又是什麼?本期的越劇文化為你解析。

  越劇頭飾,最早是把頭面的飾物,化整為零插戴。如:邊鳳、葫蘆針、錫杖插、後三條、蝴蝶花等。以後改良的裝飾是珠鳳,另外把點翠頭面的鳳釵,進行專用,又在舊貨店中購買了明清遺留下來的真的飾物進行裝飾。

  有了設計人員後,又對頭飾專門進行了設計和製作,送樣到戲服廠定製。打破了傳統頭面飾物固定的模式,把歷史生活中的簪、釵、步搖、幗、巾幗、鈿、花鈿等巧妙地運用到舞臺形象中去。

  越劇的頭飾,為皇后、公主、官宦女眷設計出九尾鳳、七尾鳳、雙頭鳳、對鳳;為一般書香家眷設計出了偏鳳、單鳳、鳳頭釵、中鳳;為貧寒家女子設計了雲頭、如意、百吉、小珠鳳等樣式。

  越劇頭飾上的戴花也非常講究,一般不能隨便拿來就戴。頭花的顏色和改革後的服裝一樣,以間色為主,沒有特殊需要,一般不戴特別鮮豔的頭花,非常注意從人物性格出發,色彩強調和服裝的和諧。講究戴花和裝飾物的平衡感、戴花和假髻的層次感、花朵大小搭配的主次均衡。

  為了和服裝中繡花勾金協調,製作人員喜歡在花瓣上粘撒五彩碎亮片。越劇演員喜歡戴絹花,尼龍絲花、珠花,婚喪之時戴絨花。

  越劇還製成了具有獨特新穎的古裝頭套,這種頭套,後腦留著長長的髮辮,前額做成固定的劉海,耳旁做成固定的鬢角,然後在頭套頂端裝上各種形態的假髻。小生頭套,則在歷史生活樣式基礎上,大大加長了耳邊的鬢髮,後腦喜歡鬆鬆地留著長髮,自然散開在肩上,頭頂盤髻或戴冠。

  越劇假頭髻是亂髮盤繞,海綿、鉛絲作底,外包舊黑紗網巾,再用發簾子(辮簾子)外包,所以在外觀上仍然象真的髻發一樣自然真實(為數很少的越劇團,則用黑平絨或金絲絨製成髮髻。但臺上吸光,沒有頭髮角質亮澤,所以一般不常用)。

  這種假頭髻,做成各種條狀、半弧筒狀,能按不同要求變換各種彎曲形狀。這種頭髻真實感強,造型活潑、自然,可塑性也大。這種假髻造型,在髮式中起了很大作用,在幾十年越劇改革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假設性。如:地位高貴,或人品正派的髮髻往往以正髻、對稱髻為主;性格活潑、年輕或地位低下的,往往以偏髻、垂髻、聯髻為主,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60年代初,越劇開始向歷史生活尋找源泉,在考古、繪畫中把女子的墮馬髻、靈霄髻、望仙環髻、十字髻、反綰髻、椎髻等,加以變化並運用到越劇舞臺上。

  上海越劇造型設計人員,還自行設計了耳環、手鐲、同心鎖、福字鎖、如意鎖等項圈。70年代又聘請了專門做首飾的退休藝人,做出了各種各樣的首飾。上海靜安越劇團的戚飛飛,盧灣越劇團的陶美芳,上海越劇院的奚佩華、祝秀蓮、丁杏蓮,在越劇髮式梳理、頭套和頭飾製作上都作出了成績。

  【結束語】看了以上內容,是不是覺得讓你覺得藝術的魅力之大呢?越劇的頭飾與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有異曲同工之妙,根據頭飾的華麗程度來判斷人物的身份。具有濃郁的歷史氣息。

淮海戲文化傳承,淮海戲的傳承與發展

  對於戲曲的發展來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似乎遇到了一些困擾。很多戲曲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新生命的注入,一旦老藝人不在,那麼,戲曲藝術就很多可能舉步維艱。對於淮海戲來說,它的發展和傳承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淮海戲的傳承保護: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淮海戲活躍和輝煌時期,自90年代開始,由於電視網路等現代傳媒的普及,特別是港臺及西方文化的衝擊,對淮海戲的興趣也逐漸淡泊,尤其在年輕人中少有聽眾。

  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人們忙於生產經營,生活節奏加快,聽眾越來越少,年老的藝人難以繼續演唱,年輕藝人紛紛改行,出現後繼乏人、瀕臨滅亡的危險。

  淮海戲已經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搶救和保護承載著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淮海戲,對研究、傳承和發展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各淮海劇團創立了不少反映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成果、文明新事的現代淮海戲,在觀眾中產生很大影響。

  淮海戲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東北和西南兩大表演流派,東北藝人多以唱工聞名,西南藝人則以做工見佳。單維禮將剛勁的[金風調]轉入低音區演唱,又吸收徽劇[哭腔]而衍變為[悲調];葛兆田仿效工鼓鑼唱法,創造了[小滾板]、[一掛鞭],一氣能唱二三十句;女藝人王大娘改女腔[二泛子]為[嗨嗨調],把琴書、地方小調、工鼓鑼等因素都融化於中,受到觀眾喜愛。同時表演動作也有了極大豐富與發展,女藝人趙大娘(賽蝴蝶)、谷大娘(白蝴蝶)及葛殿林之妻花蝴蝶,因動作花哨優美,被群眾譽為“三蝴蝶”。

  淮海戲的傳承意義:

  淮海地區處於北方魯文化向南方吳文化的過渡和融合地帶,由此,淮海戲的總體風格是既有北方劇種的粗獷豪放,又有南方劇種的溫柔婉約。所以,她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認知價值。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

  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江南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據初步統計,約有280多個,業餘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計。在海外亦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當為流傳最廣之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漢族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亦是“全國第二大劇種”。清末起源於浙江嵊州(即古越國所在地而得名),由當地民間歌曲發展而成。發祥於上海。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演變。曾稱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

  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報》演出廣告中首次以“越劇”稱此劇種。1938年始,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新中國成立後才統一稱“越劇”。越劇誕生於1906年,時稱“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藝術——落地唱書。藝人基本上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曲調沿用唱書時的〔呤哦調〕,以人聲幫腔,無絲絃伴奏,劇目多民間小戲,在浙東鄉鎮演出。

  1910年小歌班進入杭州,1917年到達上海,1920年起,演出用絲絃伴奏,因板胡定弦1—5兩音,稱〔正宮調〕。20年代初,劇種被稱為“紹興文戲”。1923年7月,在嵊縣施家岙開辦了第一個女班。1925年坤伶施銀花在琴師王春榮的合作下,產生了63定弦的〔四工調〕,成為紹興文戲時期的主腔。30年代初,女班大批湧現。這時期,除男班、女班外,還有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1938年名伶姚水娟吸收文化人參與對越劇的變革,稱“改良文戲”。這時期,最有名的演員是被稱為越劇四大名旦的“三花一娟”,即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小生為竺素娥、屠杏花、李豔芳;青年演員如筱丹桂、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徐玉蘭、範瑞娟、傅全香等,都已嶄露頭角。主要編劇有樊籬、聞鍾、胡知非、陶賢、劉濤等。

  1942年10月,袁雪芬吸收新文藝工作者參加,對越劇進行比較全面的改革,被稱為“新越劇”。編導有於吟、韓義、藍流、白濤、肖章、呂仲、南薇、徐進等。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龍門大戲院進行改革。此後,上海的主要越劇團都走上改革之路。

  “新越劇”重要標誌之一,是編演新劇目,使用完整的劇本,廢除幕表制。內容大都是反封建、揭露社會黑暗和宣揚愛國思想。1946年5月,雪聲劇團首次將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為《祥林嫂》搬上戲曲舞臺,標誌著越劇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946年9月,周同志到上海,在看了雪聲劇團演出後,指示地下黨要做好戲曲界的工作。此後,地下黨派了黨員錢英鬱、劉厚生、李之華及黨的外圍組織成員吳琛等,到越劇界擔任編導。在1946年袁雪芬被流氓拋糞事件中,1947年越劇“十姐妹”聯合義演《山河戀》及為筱丹桂申冤的鬥爭中,進步文藝界、新聞界都給予了支援。


王文娟越劇名段欣賞越劇演員王文娟簡介

  王文娟是語句表演藝術家,擅長越劇青衣,是越劇四大花旦之一,創立了具有自己風格的“王派”唱腔。為越劇的唱腔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瞭解四大名旦之一——王文娟,及王文娟的唱段解析,一起來看看吧。   王文娟,女,1926年12月生於浙江嵊縣黃澤鎮坑邊村。越劇花旦,越劇一級演員。戲劇表演藝術家, ...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當年,中國越劇十姐妹風靡一時,成為了紅遍大江南北的越劇名人,掀起一片的越劇狂潮。而越劇十姐妹也推動了越劇的發展,使得其發展直至頂峰。那麼當年的越劇十姐妹有哪些?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看看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尹桂芳(1919年12月1日——2000年3月1日),女,著名越劇表演藝術 ...

越劇表演藝術家何賽飛個人資料

  何賽飛當年因出演《大宅門》這部電視劇被更多大眾所熟知,但是你們知道,她除了是一名電視劇演員,還是一名越劇演員麼?她在越劇上的成就曾是很大的。當時也是深受觀眾喜愛的。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瞭解何賽飛。   何賽飛,1963年出生於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國家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1982年考入浙江岱山越劇團, ...

蕭雅越劇名段欣賞越劇蕭雅專輯

  蕭雅是尹派傳人,開了戲曲演員唱歌的先河,是最早的戲歌兩棲演員。蕭雅是尹派創始人尹桂芳的親傳弟子,又拜崑劇名師嶽美緹為師,從而吸收了越劇與崑劇的精華,因此提高到了藝術品位。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看看蕭雅越劇名段欣賞。   蕭雅,1964年生,女,著名越劇尹派表演藝術家,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演出了越劇《盤妻索妻》 ...

同裡珍珠塔的故事越劇珍珠塔贈塔唱詞

  同裡珍珠塔有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而這個愛情故事如今已被大家所熟知,越劇等的劇種中都有《珍珠塔》這個劇目。那麼你知道同裡珍珠塔的故事主要講的是什麼嗎?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瞭解同裡珍珠塔的故事,越劇珍珠塔贈塔唱詞。   《珍珠塔》劇情:   寫河南官宦之子方卿家道中落,去襄陽姑母處借貸,遭到姑母奚落,憤而辭歸, ...

越劇四大名旦都有哪些越劇四大名旦代表作

  上個世界30年達後期,越劇界的“三花一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人物。風靡一時。她們是女子四工腔的代表人物。為越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當時被稱為越劇的“四大名旦”。解放後,有後起之秀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和戚雅仙,成為了第二代的“四大名旦”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瞭解越劇四大名旦代表作。   施銀花   女,越劇演員。 ...

王君安越劇唱段集王君安越劇名段大全

  人是文化的創造者,更是文化的傳播者。中國這個五千多年文化全靠一代又一代人的發揚和傳播。戲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戲曲歷史已經無法考證了。本期越劇文化帶你來看看王君安越劇唱段集。   2003年4月30日,農曆癸未年三月廿九日,晚:芳華越劇團紀念尹桂芳逝世三週年演出舉行   為了紀念芳華越劇團和尹派藝術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