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趙普文言文是誰寫的

趙普文言文是誰寫的

  脫脫,出生於1314年,逝世於1355年,亦作托克托,蒙古族,字大用,蔑裡乞氏。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元朝元統二年即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除伯顏。後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曾參加鎮壓徐州芝麻李紅巾軍起義,執意屠城,軍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師。十四年,討伐高郵即今屬江蘇張士誠起義軍,被士誠擊敗。至正十五年,即1355年,被流放雲南,後被元順帝派人毒死。二十二年,昭雪復官。至正三年即1344年,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趙普文言文翻譯

  1、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勸說他要讀書。趙普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後)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開啟書箱拿出書,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處理政務,處理決斷很快。他死後,家裡的人開啟書箱看到裡面的書籍,原來是一部《論語》。

  2、趙普性情沉著且為人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夠以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大多過分謹慎拘於小節,按常規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和他比的。

  3、他曾經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個人。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這個人(擔任某官),太祖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又把這個人(擔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發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不變,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回到家。

  4、過了些日子趙普把撕碎的舊紙片修補連線起來,又像當初一樣上奏。太祖這才清醒過來,終於任用了那個人。

趙氏孤兒是誰寫的

  《趙氏孤兒》全名《冤報冤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元代雜劇作品, 紀君祥著。故事取材於《史記•趙氏世家》。內容敘述晉靈公武將屠岸賈僅因其與忠臣趙盾不和與嫉妒趙盾之子趙朔身為駙馬,竟殺滅趙盾家300人,僅剩遺孤被程嬰所救出。屠岸賈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全部殺盡,以絕後患。20年後,孤兒長成,程繪圖歷教史實,終報前仇。作品描寫了忠正與奸邪的矛盾衝突,揭露了權奸的兇殘本質,歌頌了為維護正義、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氣勢悲壯,感人肺腑。


寒食節紀念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

  寒食節紀念誰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寫的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人士,晉文公流落在外時,介子推曾經割股餵食他,所以晉文公回國後想要賞賜介子推,可介子推拒絕封賞,帶著母親隱居山裡,晉文公為了逼他出來下令焚山,介子推與母親最後被燒死。   事實上寒食節最早出現在遠古時期,只是那時候叫禁火 ...

魯賓遜漂流記是哪個國家

  小說簡介: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   1、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 ...

五環之歌

  1、《五環之歌》是相聲演員岳雲鵬和MCHotdog演唱的歌曲。小嶽嶽根據《牡丹之歌》改編創作,由唐訶、呂遠譜曲,作為宣傳曲收錄於《煎餅俠電影原聲帶》。   2、2016年,該曲獲得第3屆QQ音樂巔峰盛典年度最佳影視金曲獎。 ...

黃河大合唱是

  1、《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後期因江青的建議,被殷承宗等音樂家改編為《黃河協奏曲》,後來又出現了有石叔誠版的《黃河協奏曲》。   2、這部作品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 ...

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   2、《憫農》   朝代:唐代 作者:李紳   原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 ...

學記是的啊

  樂正克。《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 ...

淮南子是的裡面是講什麼的

  《淮南子》作者為劉安,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淮南子》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說。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部文化鉅著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