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子是鹼性水果。
提子原是傳統粵語口語對葡萄的稱呼,由於早年進口葡萄借用了粵語的稱呼,所以提子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語境裡僅指進口品種的葡萄。在傳統粵語的語境裡,提子泛指所有種類的葡萄。粵語口語沒有葡萄的叫法,只做書面語使用,粵語地區民間把所有種類的葡萄都稱為提子。
鹼性水果主要成分為鈣、鈉、鉀、鎂,是人體運動和腦活動所必需的四種元素。食物含鈣、鈉、鉀、鎂等金屬元素的總量較高,在體內經過代謝最終產生的灰質呈鹼性,這類食物稱為鹼性食物。
提子是鹼性水果。
提子原是傳統粵語口語對葡萄的稱呼,由於早年進口葡萄借用了粵語的稱呼,所以提子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語境裡僅指進口品種的葡萄。在傳統粵語的語境裡,提子泛指所有種類的葡萄。粵語口語沒有葡萄的叫法,只做書面語使用,粵語地區民間把所有種類的葡萄都稱為提子。
鹼性水果主要成分為鈣、鈉、鉀、鎂,是人體運動和腦活動所必需的四種元素。食物含鈣、鈉、鉀、鎂等金屬元素的總量較高,在體內經過代謝最終產生的灰質呈鹼性,這類食物稱為鹼性食物。
在生活中,一旦確診為高血糖,就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血糖增高,而且在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規律,尤其是含糖量過高的食物是不宜食用的,那麼水果能吃嗎?
血糖升高能吃水果嗎?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早期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每年有56萬人因不吃水果死於心血管病。國外一項彙總研究發現,如果每天攝入80g水果,心血管病死亡率就可以減少5%;中國的此類研究則發現,與不吃水果或少吃水果的相比,常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死亡下降了40%,因冠心病死亡下降了34%。
在糖尿病人群中,吃新鮮水果也顯示出明顯的健康好處。因為新鮮水果中除了含有糖分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纖維素、果膠、有機酸、多種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及微量元素鈣、磷、鉀、鎂等營養素,這些對心血管都有保護作用。研究表明,每天攝入100g新鮮水果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總體死亡率降低17%。
所以,糖尿病患者完全不吃水果是不正確的。只要血糖控制得好,選擇好水果品種,控制好水果攝入量,安排合適的吃水果時間,雖得了糖尿病,也是可以吃水果的。
血糖升高可以吃哪些水果?
雪蓮果
由於雪蓮果的外觀與甘薯相似,許多人不喜歡雪蓮果,但事實上,雪蓮果和甘薯的成分是不同的,有時候外表並不代表一切,我們需要探索其本質,雪蓮果含有較少的熱量和澱粉,富含水分,它是非常適合高血糖患者,因為它的糖含量低於其他水果。
蘋果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蘋果是一種極為“友好”的水果。雖然蘋果吃起來也是甜的,但蘋果中所含的糖類物質大多是果糖,果糖是一種單糖,它在腸道里的消化速度較慢,其血糖生成指數只有23(葡萄糖為100)。儘管果糖也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但是蘋果中同時還富含天然化合物類黃酮、果膠、纖維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因此,糖尿病人是可以吃蘋果的。不過,建議糖尿病人多選擇青蘋果,這類酸味蘋果中的蘋果酸含量高,而蘋果酸對穩定血糖有幫助。
柚子
柚子被稱為“天然水果罐頭”,含水量高,熱量低,膳食纖維豐富,飽腹感很強,很多人都喜歡它酸酸甜甜的味道。柚子糖分含量低,升糖指數才25,屬於低血糖生成指數的水果。同時,柚子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抗氧化劑——柚皮素,柚子中的苦味就是源於這種物質。有研究表明,柚皮素能夠提高人體胰島的敏感性,還可以幫助燃燒脂肪。糖尿病人每日適量食用柚子不僅能夠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還能滿足口腹之慾,而且也不用擔心血糖會飆升的問題,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柚子都是很適宜糖友食用的水果。
番石榴
番石榴,又叫芭樂,口感較酸,雖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但其含糖量並不高,糖尿病人適量食用番石榴不會出現血糖快速升高的情況。另外,番石榴中纖維素含量約佔6%,大量的纖維素可以延緩澱粉的消化和吸收,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避免短時間內血糖升高過快。此外,番石榴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黃酮類化合物,這些物質可以增強胰島素受體的敏感程度,同時還能促進糖類和脂肪的代謝,對穩定餐後血糖非常有利。
橘子
橘子也是冬季的季節性水果,它味道甜美,含有維生素B12、膳食纖維、氨基酸和果膠,有助於促進肝臟排出內毒素廢物,並清除肝臟、腸道和胃中的代謝脂質化合物,此外,橙子中所含的氨基酸和抗氧化劑能有效改善人體代謝,促進胰島素活性,幫助清除血液中多餘的糖分,從而穩定血糖水平。
奇異果和獼猴桃是同一種水果嗎奇異果是不是獼猴桃
當然是。獼猴桃也稱奇異果(奇異果是獼猴桃的一個人工選育品種,因使用廣泛而成為了獼猴桃的代稱)。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20世紀早期被引入紐西蘭。
獼猴桃原產中國,本來是一種野果,直到上個世紀初,一位紐西蘭的女老師從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把它帶回國,才發展成被稱作奇異果的果品。從野生到栽培的發展過程,頗具傳奇色彩。
獼猴桃俗稱陽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是原產於中國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樹。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焦坑村還儲存有200多年前從深山移植到田邊栽植的獼猴桃植株。
中國各地叫獼猴桃的植物有很多種,據植物學家調查,在全國分佈的獼猴桃屬的植物有52種以上,其中有不少種類都可以食用。現今水果市場上的獼猴桃主要是指中華獼猴桃,以及1984年由它的一個變種確定為新種的美味獼猴桃。它們的野生種類分佈很廣,北方的陝西、甘肅和河南,南方的兩廣和福建,西南的貴州、雲南、四川,以及長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尤以夷陵區霧渡河最多。
獼猴桃被古人採食的歷史非常悠久,除詩經外,在《爾雅·釋草》中也有萇楚,東晉著名博物學家郭璞把它定名為羊桃。湖北和川東一些地方的百姓仍把獼猴桃叫羊桃。
獼猴桃這個名稱,很可能到唐代才出現。唐《本草拾遺》載:“獼猴桃味鹹溫無毒,可供藥用,主治骨節風,癱瘓不遂,長年白髮,痔病,等等。”說明至少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中國已經在庭院中搭架栽植獼猴桃了。除作為野果食用外,由於獼猴桃的葉和花都很漂亮,作為觀賞花木在庭院栽培在唐代就開始了。唐代詩人岑參的《宿太白東溪李老舍寄弟侄》詩中有“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的句子,很形象地寫出當時人們用獼猴桃美化家居的情形。同一時期《本草拾遺》的記載表明,當時已經被用作藥物。
北宋開寶年間(973——974年)編纂的《開寶本草》曾記載它:“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獼猴梨。”還說它“其形似雞卵大,其皮褐色,經霜始甘美可食。”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古人是將它作為一種野果食用的。宋元豐五年(1082年),唐慎徵在《證類本草》上說: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樹,葉圓有毛,其果形似鴨鵝卵大,其皮褐色,經霜始甘美可食。”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藥物學家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記述:“獼猴桃,今永興軍(在今陝西)南山甚多,食之解實熱,……十月爛熟,色淡綠,生則極酸,子繁細,其色如芥子,枝條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淺山傍道則有存者,深山則多為猴所食。”也許正是後面這個原因,才使它有獼猴桃之稱。當然它在當時還有很多別名。
《安徽志》雲:“獼猴桃,黟縣出,一名陽桃。”李時珍解“羊桃”雲,葉大如掌,上綠下白,有毛,似苧麻而團。此正是獼猴桃,非羊桃也。這裡順便一提,李時珍記載的羊桃確實是獼猴桃,但他不知道這一點,還以為獼猴桃是另一種果品,故此在“草部”和“果部”分列兩條。
從有關史料來看,這種野果一直被山區人們利用,但利用的方式可能與金櫻子類似,一直未被馴化栽培。清朝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今江西、湖南、河南山中皆有之,鄉人或持入城市以售。”
從中國獼猴桃種植面積及產量來看,以陝西為最,陝西眉縣被譽為“獼猴桃之鄉”,2017年9月19日-2017年10月13日至15日,世界獼猴桃大會暨第六屆中國·陝西(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大會在陝西眉縣舉辦。
營養價值:
被譽為“水果之王”的獼猴桃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老年人、兒童、體弱多病者的滋補果品。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以及鉀、鎂、纖維素之外,還含有其他水果比較少見的營養成分——葉酸、胡蘿蔔素、鈣、黃體素、氨基酸、天然肌醇。獼猴桃的的營養價值遠超過其他水果,它的鈣含量是葡萄柚的2.6倍、蘋果的17倍、香蕉的4倍,維生素C的含量是柳橙的2倍。
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前26種水果中,獼猴桃最為豐富全面。獼猴桃果實中的Vc、Mg及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在前三位低鈉高鉀水果中,獼猴桃由於較香蕉及柑桔含有更多的鉀而位居榜首。同時,獼猴桃中的Ve及Vk含量被定為優良,脂肪含量低且無膽固醇。據分析,獼猴桃果實的維生素含量每100克鮮樣中一般為100-200毫克,高的達400毫克,約為柑桔5-10倍;含糖類8-14%,酸類1.4-2-0%,還含酪氨酸等氨基酸12種。
與其它水果不同的是獼猴桃含有寬廣的營養成分,大多數水果富含一、兩種營養成分,但是每個獼猴桃可提供8%DV葉酸,8%DV銅,8%泛酸,6%DV鈣和鮮,4%DV鐵和維生素B6,2%DV磷和Va以及其它維生素和礦物質。
一顆獼猴桃能提供一個人一日維生素C需求量的兩倍多,被譽為“水果之王”。獼猴桃還含有良好的可溶性膳食纖維,作為水果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屬其所含的具有出眾抗氧化效能的植物性化學物質sod,據美國農業部研究報告稱,獼猴桃的綜合抗氧化指數在水果中名列居前,僅次於刺梨、藍莓等小眾水果,遠強於蘋果、梨、西瓜、柑橘等日常水果。與藍莓等同屬第二代水果中頗具代表性的。與甜橙和檸檬相比,獼猴桃所含的維生素C成分是前兩種水果的2倍,因此常被用來對抗壞血病。不僅如此,獼猴桃還能穩定情緒、降膽固醇、幫助消化、預防便秘,還有止渴利尿和保護心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