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五月五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五月五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五月五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本名端五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古人認為“端”是事物的邊緣,也是開始,有“開端”、“初”的意思,因此古代有“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的說法。自漢代以來,端午節才定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生於八月初五,宋景為了討好皇帝,避諱“五”字,遂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古人把月之五日常常寫成同音的“午”日。因為“午”月和“午”日兩個“午”字重複,所以,端午節又叫“重午節”。古人把“午時”謂之“陽辰”,此時陽氣始盛,天氣開始炎熱,於是端午又說成“端陽”。按曆法,五月初五一般距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不遠,太陽在這時正直射北迴歸線附近,北方白晝最長,日正中天,所以端午節又叫“天長節”或“天中節”。

  端午節的起源

  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源於我們祖先的圖騰崇拜,源於我們祖先對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龍的圖騰的原始崇拜儀式。看來如果這一個結論成立,任何起源傳說都沒有這一說法更原始、更古老了。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原始社會,就有了圖騰文化;龍的圖騰就出現了,也就有了圖騰崇拜儀式。

  為了表達對龍神的敬意,我們的祖先在展天動地的呼喊聲中,舉行祭祀龍的原始宗教儀式的奠禮:他們剪短了鬚髮,渾身刺著花紋,滿臉虔誠持重,內心忐忑慌恐,一邊奮力地划著龍舟,顯示著強勁無比的生命力,一邊不停地向水裡投放裝在竹筒中或包在樹葉裡的食物給龍神吃,總之,一切活動都是表達對龍神的祟敬。

  在歡呼的慶典中,在嘈雜的人海里,在戰慄的心情下,我們的祖先懷著對尚未認知世界的無比恐懼,祈求著龍神對自己的生命給予最充分的保障。一年一度,他們都要舉行這樣一次盛大的圖騰祭拜活動。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龍舟競渡和吃粽子,恰好跟龍的圖騰祭拜活動相吻合,因而我們可以說,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最初的意義就是進行這盛大的圖騰祭拜。

  五月初五有哪些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5、摺疊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五月五是什麼傳統節日

  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五月五是什麼傳統節日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五月初五各地有什麼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包粽子、掛艾草與菖蒲、扒龍船、九獅拜象、遊旱龍、放紙鳶、佩豆娘、戴香包等,但是各地的習俗可能不太一樣。

  1、廣東端午節習俗:主要有扒龍船、食粽籺、插艾草、龍點睛、拜神祈福、打午時水、聚午宴、放紙鳶、洗藥水澡、浸龍舟水等。

  2、江蘇端午節習俗:划龍舟,裝飾五毒圖、菖蒲與艾葉、鍾馗像、纏臂的綵線,掛絲線粽、穿五毒衣、戴香包,吃粽子、雄黃酒、五黃宴等。

  3、浙江端午習俗:吃粽子、競龍舟、懸菖蒲艾葉、拴五色絲、飲雄黃酒、吃五黃、佩香包、採百草等。

  4、河北端午習俗:(鄒平縣)每人早起飲酒一杯;(日照)給兒童纏五色線;(臨清縣)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女孩帶石榴花、穿黃布鞋;(即墨)早晨用露水洗臉。

  5、山西端午習俗:包粽子、飲雄黃酒。

  6、陝西端午習俗:(興平縣)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7、甘肅端午習俗:(靜寧)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漳縣)牧童祀山神。

  8、江西端午習俗:(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9、湖北端午習俗:(秭歸縣)端午競渡,祭祀、招魂,曬水給小孩洗澡。

  10、海南端午習俗: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洗龍舟水和洗草藥澡。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蹟,乃與詩人節合併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5月5日是什麼節日 五月五日是什麼節日農曆

  5月5日是什麼節日

  5月5日是陽曆年的第125天(閏年是126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240天。在日本,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韓國的公眾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歷史上,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1924年5月5日,設立在黃埔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開始入學。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1986年5月5日,中國翻譯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50卷已全部出齊。

  五月五日是什麼節日農曆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大中華地區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五月初五有哪些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5、摺疊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嗎

  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嗎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 ...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幹嘛的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五月初五即端午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唐代至漢代常用的名稱是“五月五日”,唐以後,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別稱,成為主流的稱呼。節日民俗主要有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活動形式。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 ...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1、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 ...

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1、五月初五即端午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   2、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唐代至漢代常用的名稱是“五月五日”,唐以後,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別稱,成為主流的稱呼。節日民俗主要有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活動形式。每年端午節前後,諸多特色節慶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內容豐 ...

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1、五月初五即端午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   2、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唐代至漢代常用的名稱是“五月五日”,唐以後,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別稱,成為主流的稱呼。節日民俗主要有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活動形式。每年端午節前後,諸多特色節慶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內容豐 ...

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等。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 ...

2021年芒種後九天是什麼時候 農曆五月初五

  節氣對於農業的發展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的,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以節氣時間為農事工作的時間,什麼時候該種什麼,遲一天早一天都會對收成有著加大的影響。芒種是夏季中的節氣,這個節氣後九天對於土命來人來說,是交運的好時候。   2021年中的芒種節氣時間是6月5日 18:51:57,因此芒種後九天是2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