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車與人都得是雙數
現今新婚的當天,男方都會派車來接親,而來接車的數量都是以單數,而孃家的送親也是單數,這樣就剛好成為雙數,成親本來就是為了成雙,因此,不管接人數是單是雙,送親的就得配合接親的好雙事成。成雙成對,比翼雙飛這樣的寓意本來就是結婚時的美好,因此,孃家的車與送親的人數都得與接親的湊成雙數才行,這一點也是結婚送親有什麼講究首要了解的事項。
2、要四個男性親屬相送
在中國古代,女子出嫁通常都是用轎子抬去的,而轎子的四角一路上都會由孃胎家的人來送新娘子,而這四個人都是新娘的長輩、叔叔、伯保持一致等等,當然,也可以是新娘的弟弟以及堂兄弟等。有這四個男士護送新娘,就能夠顯示出女方對兩家結親的重視的同時,還能夠顯出女方家庭是守禮節的。
3、新娘由哥哥或弟弟背上車
還有許多地方新娘出嫁時,從屋到花車這一段距離腳不能沾地,待新郎來接親為新娘把鞋穿好後,就需要弟弟或者是哥哥哥抱上花車,或者是背上花車,甚至有的地方讓新娘躺在椅子上,幾兄弟將新娘抬上花車。
以上所說的就是新人在結婚當天,在對結婚送親有什麼講究環節中,新手人對這些細節都得了解通透才行。
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孃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送親的長輩是個重要角色,他代表著新娘家的權威和體面。女方選擇誰送親是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擔當。送親時,離娘肉是一定要帶的。通常在迎娶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塊帶有七根肋條的豬肉,把肉用紅色紙包好,再拿上兩瓶紅葡萄酒和一根芹菜。面叫離娘面,肉叫離娘肉,表示新娘子要離開孃親,另立門戶。
餃子,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美味佳餚,特別是新春佳節大年初一,人們都要熱熱鬧鬧地包餃子吃,而我們北方人更為偏愛,所以民間有“好吃不過年餃子”的說法。
餃子是我國源源流長的佳餚食品之一,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沒有真正“誕生”之前,其“祖先”是漢代的餛飩,餛飩“以其混沌之形”而得名,也就是沒有規則的外形。後來,古人把餛飩做成半月形,就類似後來的餃子了。餃子最早出現於隋代,其記載最早見於隋代顏之推的文集,他說:今日餛鈍,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這種以米麵做成的偃月形餛飩,當時叫做“粉角”,北方人說“角”為嬌(音餃),餃子之名就這樣人為的誕生了。但餃子誕生之後,餛飩仍然是人們廣泛食用的美食佳品,因為它既經濟便宜,又實惠果腹,所以與餃子一直並存至今,只是餃子重在吃餡,餛飩重在喝湯。一直到了明末清初,二者才開始分類經營。現在人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餃子實物,是在我國新疆吐魯番地區一座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墓葬中出土的,該餃子放在一個木質碗中,外形很完整,與現代餃子完全一樣。
今天的餃子與過去相比,不論是在名目、花樣、還是品種意義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且更加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如東北地區的老邊餃子、江南的蒸餃、水煎餃、北京地區的青水煮餃等,這些似翡翠瑪瑙般的餃子,玉潤玲瓏,彎如弦月,不但色味俱佳,而且人們還根據其不同的風格起了許多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如海底撈月、四喜臨門、五子登科、八寶拜壽、恭喜發財、香花獨秀、鴛鴦雙棲等。
在海外的華人餐館,餃子更是佔盡風頭,一些外國人品嚐後,無不稱讚說:“味道好極了。”
餃子成為春節美食,大約是在明代中期以後,原因是餃子餡鮮味美,並且形狀像元寶,所以春節吃餃子又表達了人們恭賀新年發財的美好願望。
不過,關於過年吃餃子,在民間還有一種傳說。從前有個皇帝想長生不老,奸臣潘奇獻媚道:“人要是能吃百樣飯,就可以延年益壽成神仙,皇上您可以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讓他一日三餐做新飯,吃到百種飯,不就可以長生不老了嗎?”後來有個手藝高超的廚師王小二被選入皇宮,他做了九十九個不同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王小二很高興,心想明天再做一樣飯就可以回家與妻子、兒女團聚過年了。到做飯的時候,他看到案板上有剩下的羊肉和菜,於是就拿起刀將其剁碎,用麵包了許多小角角,開水煮熟後送給皇帝,沒想到皇帝吃得非常香。為了經常能吃到這種美食,就把王小二強行給扣留了,王小二恨透了這個昏君,幾次逃跑都被抓回,最後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懸樑自盡。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廚師不畏權貴,以死抗爭的精神,就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全家團聚包扁食吃,於是代代相傳,就形成了過年吃餃子的風俗。
在陝、晉一些地區,新姑爺第一次上門,女方家便以水餃招待女婿,並且常讓女方的嫂子包餃子。嫂子往往要戲耍一下這個妹夫,不是包幾個辣椒餡的餃子,就是包幾個花椒餃子,弄得姑爺有“苦”難言,這個習俗可能是想說明:“我家的家姑不是好欺負的,以後要對她好點,這辣味算是警告。”
俗話說:“迎客的餃子送客的面”,吃餃子象徵著親人團聚,新年發財.餃子的味道是鮮美的,而關於餃子的飲食文化則更是燦爛迷人。現在的餃子融匯了我國南北菜系烹飪之精華,採用多種原料,包括高檔的魚翅、鮑魚等山珍海味和普通的時鮮果蔬,甚至野菜等。經過複雜的工序製成餡料,並採用蒸、煮、煎、炸、烤等多種烹製方法,烹飪出鹹、甜、麻、辣、酸、怪等多種肉香型、卵香型、果香型、醬香型、索香型和海鮮香型六個香型的多種口味。餃子造型綜合捏塑、雕塑、組合、點綴等技藝,使每一種餃子造型技術與藝術巧妙結合。上席的餃子有的像金魚戲水,有的如歡蹦的小兔,有的形似壽桃,有的如珍珠。使眾多的賓客都不忍將這一逼真的藝術品送入口中。
義大利人們的習俗 送禮也要有講究
(遊易天下論壇Kmywd發表)
義大利忌諱 十三 和 星期五 ,認為 十三 這一數字象徵著 厄兆 , 星期五 也是不吉利的象徵。現代人對 十三 和 星期五 的不祥預兆據說起源於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羅馬教廷的教皇和法國國王聯合執行了一條對聖殿騎士團 ...
紅紅火火的春節,除了貼春聯、貼窗花,人們還喜歡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那麼,為什麼春節要貼“福”字呢?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說,“福”字的甲骨文是象形字,為手捧酒罈、把酒澆在祭臺上的樣子,是古代祭祀的寫照。古人祭祀總是以祈求達到希望為宗旨,因此“福”是古人祭祀時的希望。
那 ...
2014-1-15 9:29: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送束鮮花賀龍年,送什麼花。很有講究。許多鮮花有各自不同的含意,一定要因人擇花。新春佳節送鮮花,可以送大麗花、牡丹、水仙、桃花、吉慶果、金桔、狀元紅、吉祥草等,都含有吉祥之意。
給老人送鮮花,最好送長壽花、長星草或萬年青、龜背竹等,這些花都能表示祝願 ...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裡,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 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 ...
瀋陽有一首老歌謠這麼唱:“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殺完年豬,家家戶戶都要開始行動起來,準備過年用的東西,這就是老話說的“忙年”。所謂忙年,就是置辦年貨,又俗稱“辦置年嚼裹兒”。
這時,老瀋陽要在臘月裡去趕集,買些香蠟紙、鞭炮、紅紙、年畫、糖、煙、茶等物。東西買 ...
蒙古族人民對客人敬酒、敬茶是很有講究的。遇到尊貴客人時,敬酒要實行“德吉拉”扎節:主人拿來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額頭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客人這時一邊飲酒,一邊說些吉祥話或唱歌。牧民招待客人喝茶叫“淺烏”,當主人給客人敬茶時說聲“淺烏”,客人如 ...
陝南人把互相笑取樂叫“說耍”。說耍適當便可增添樂趣,解除疲勞,更顯親切;說要不當,輕則自討沒趣,重則傷害感情。所以,陝南人說耍很講究:
一、講究輩份:叔侄之間不能說耍,謂之“老活德行少活臉”。否則旁人便會議論“沒大沒小”或“少高沒低”。但是,爺爺孫子沒大沒小卻不忌諱。
二、講究內容:說耍不能嘲笑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