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是於是、就的意思。
遂使之行於吳的意思是於是越王就派文種到吳國去求和。
此句出自《勾踐滅吳》: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於吳。
遂是於是、就的意思。
遂使之行於吳的意思是於是越王就派文種到吳國去求和。
此句出自《勾踐滅吳》: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於吳。
是所以的意思,這句話出自劉向的《虎求百獸》,原句是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意思是老虎信以為真,所以就和狐狸同行。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藉著別人的勢力或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業精於勤,行成於思的意思是: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事情由於反覆思考而成功。這句話出自韓愈的《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能荒廢在遊戲玩耍中。
《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託向學生訓話藉以抒發牢騷之作。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寫國子先生解析進學正義,向諸生陳明形勢,正面得出“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的結論;
第二段寫學生進行辯解,以先生在“學”、“言”、“文”、“行”四個方面的努力、成就與自身遭遇對照,先揚後抑,駁斥先生的結論;
第三段寫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針對學生之意申說發揮,表明隨意而安的態度,對朝廷隱含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