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遂川喜慶習俗

遂川喜慶習俗

  喬遷

  由舊居搬入新屋謂之“過火”、“喬遷”。九十年代以後,舊俗多有改革,多數人家將“喬遷”與營造“圓工”同日操辦,慶賀酒宴有設在新居者,亦有部分人家在賓館、酒樓包席宴請親朋好友。

  喬遷中,為圖吉利,不少人家仍需選擇吉日良時。屆時,由家中長輩備好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食品,鍋碗瓢盆壺等用具,置備炭柴火種,清掃舊居地面後,一人擔擔前行,一人手舉火把,一人手持從舊居清掃時裝有垃圾的灰箕,全家人依次進入新屋。喬遷之前,所有大中型傢俱用物、生活起居用品早已在新屋放置妥當,待家人進門,用火種、火把點燃灶膛中柴薪,生火做飯。第一餐早餐,全家大小必須在一起團聚用膳。餐後,準備午間酒宴,在新居或在賓館、酒樓、飯店招待和酬謝賀喜賓客。

  開張

  以往,縣人開店鋪、做生意,擇取吉日良辰,鳴炮披紅,掛招牌,貼對聯,橫披為“開張大吉”或“開張鴻發”,上下聯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類。置酒款待賓朋,來賀者,必備紅包,有的至親好友,還須送鏡匾慶賀,熱鬧非凡。今時開張,儀式稍減,時辰以逢六、八、九日為吉日,取其“六六順”、“八八發”、“九九長”之意,一般都選用上午8點18分或9點18分為吉時,鳴炮掛招牌。事前邀請生意同行與親友捧場,午間,多在賓館或飯店置宴謝客,賓友送禮賀之,並致以“生意興隆”等吉利語。知名商場、企業、工廠開張之日,舉辦開張儀式,僱請樂隊,播放音樂,升放汽球,扎置彩門,傳送廣告傳單,有的還請當地領導蓓臨剪綵和講話。有些商場,在開張後的最初幾天,開展商品促銷活動,優惠打折,招徠顧客。

臨澤喜慶習俗

  舊時農村喜慶習俗較多,擇其主要記述一、二。

  賀壽:俗稱“過生日”。一般人活六十、七十、八十為“大賀壽”,其他年份“小賀壽”。親友賀壽送壽匾、壽幛、壽禮(現錢)、壽衣、壽桃、壽麵等。富者設宴席,招待親友,貧者以長面待客。小孩子過生日煎雞蛋食之,一家人也隨之改善伙食。有“大人生日一盤面,小孩生日兩個蛋”之說。

  過滿月:生小孩滿月之後,親友送衣帽鞋襪等,以表示慶賀。尤其生“頭首子”(頭胎),男孩更顯重要,表示一家後繼有人。主家以喜酒、長面招待客人,祝願孩子健康成長。

  拜乾親家:本為陋俗,但舊時幾乎家家都有。一些人家 為攀親掛友,尋找“靠山”,擇其社會上一些有地位的人,將孩子拴給“幹老子”,兩家互稱“親家”,還要請親友到家作客,以示孩子有了“幹老子”,可以互相幫助來往。“幹老子”則要為“乾兒子”買衣買鞋,買“長命富貴”的小碗一對,還要制“銀鎖”戴在孩子脖子上,有的用紅綠頭繩(毛線)掛上,則表示拴住了。有的人的孩子有幹老子好多個甚或十幾個,這些人可以結成一幫勢力,有富共享,有難同當,別人不敢欺侮。有的人將作“乾親家”誣之為‘娃娃的幹大,媽媽的麻大”(意為不乾淨)。據筆者所知,在臨澤無論城市或農村,絕少如此情況,有的人則為開玩笑而已。

  賀壽材:為老人做壽材(棺材),竣工之日(俗稱“圓木”),親友前往慶賀,主家以酒肉招待。一般把老人慶壽和賀壽材放在同一時間進行。

  賀宅:農村打新莊、蓋新房,立大門或街門,俗稱“合龍口”,主家請紳士寫祭文拜門,親友均往賀喜。

  留鬍子:舊時男子到四十二歲、四十五歲或四十八歲,表示已步入長輩年份,一般都要留鬍子,多為“八字鬍”。親友前往賀鬍子,以示尊敬。

瑞昌其他喜慶習俗

  瑞昌民間新居落成或購買新房喬遷時,一般都要設宴慶賀,親友則具禮品禮金祝賀。 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建辦公大樓,乃至橋樑、道路竣工,也都舉行剪綵等慶祝儀式,宴客送禮如同民間。 自恢復高考後,考上大專院校的學生家長都要備酒宴宴請老師、親友,親友則赴宴送賀禮。


遂川喪葬習俗

  火葬 2003年1月,縣殯儀館建成並投入使用後,縣人民政府加大殯葬改革力度,分步佈署殯葬改革工作,至10月份以後,全縣行政區域內死亡人員的遺體均實行火化。   縣殯儀館將專用電話號碼公告於醫院、車站等各類社會公共場所。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或醫院死亡的遺體,即時運至火葬場火化;在家中死亡的遺體,經親屬整容著裝後 ...

寧陽喜慶禁忌習俗

  境內居民,以男婚女嫁、生兒育女、祝賀壽誕、新春佳節、購建新房、喬遷新居、店鋪開業、升職升學等為喜慶事。喜慶之際,忌諱甚多。有迷信色彩,亦有美好的嚮往。凡喜慶事,普遍忌白色,以紅為上色;忌與喜慶氣氛相悖的言行;忌單日,多選雙日。婚嫁時縫製婚用被褥和擔當娶女客、送女客,多請“全合人”(指有兒有女,丈夫健在的婦 ...

淄博市生活習俗喜慶

  生孩子   境內居民把生孩子作為一件大事,要喜慶一番。   添喜:嬰兒降生民間謂之“添喜”。舊時根據嬰兒性別,添喜又有大喜和小喜之分,生男謂之“大喜”,生女謂之“小喜” ,重男輕女思想已表露無遺。清初,境內有人還謔稱連續生幾個女孩的婦女為“瓦窯”的。添喜之後,要向產婦的孃家報喜,從前,有身份的人家派傭人去 ...

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 ...

我國端午節習俗

  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端午節習俗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 ...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佩飾   健人,舊時江浙一帶端五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髮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製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 ...

中秋節習俗---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