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吃粽子了。
2、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做香包,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
3、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1、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吃粽子了。
2、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做香包,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
3、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1、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吃粽子了。
2、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做香包,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
3、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龍舟競渡和吃粽子,其主要目的也是。拯救”屈原。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雲:“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屈原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間樂平裡,戰國時代楚國人。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勵精圖治”,對外“聯齊抗秦”,最後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賊子的反對,他受到排擠和陷害,被頃襄王放逐到湖南一帶。他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訊息,亡國之痛難忍,於是就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聽到訊息為了挽救屈原紛紛划船在江裡尋找,後來還將粽葉裹上糯米拋入江中,餵食魚蝦,以防止魚蝦撕咬屈原的遺體。這就是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端午節粽子的種類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食物之一。口味上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海南)、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粽子也因地區不同,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傳統端午節粽子的做法
1、糯米泡夠12小時以上
2、粽葉泡一夜,放鍋裡煮開。
3、拿兩片大的粽葉,兩片葉子這樣折過來,
4、用大拇指壓住重疊的一邊,再把粽葉折過去,壓住剛才拇指壓住的部分,形成一個不漏米的三角形狀。
5、在底部舀入一些大米,丟上幾顆紅棗
6、再在上面舀上一些大米蓋住紅棗。
7、把敞口的部分用食指和大拇指往中間壓
8、左邊壓住右邊壓結實了。
9、頂部剩餘的部分折過來壓住剛才封口的部分
10、捆上繩子粽子就OK了。
11、全部放到大鍋裡,再放入雞蛋鴨蛋各種蛋。煮兩個小時以上就OK了。
傳統端午節粽子做法小貼士
1、紅棗可以換成蜜棗,蜜豆等,但最為傳統的還是大棗粽子
2、蘸白糖吃,有的人喜歡放蜂蜜,個人感覺還是白糖比較能保持粽子的原味,蜂蜜會沖淡粽子的香味。
吃粽子賽龍舟的端午節是農曆五月的哪一天 吃粽子划龍舟是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