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道德滑坡急需提倡“恥感文化”

道德滑坡急需提倡“恥感文化”

  近日,一些文化媒體刊登了有關餘秋雨的訪談文章。有小編問餘秋雨: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這一現象在考驗社會的道德底線。你認為公民道德滑坡,可以歸結到讀書少的原因嗎?餘秋雨說:不能這麼說,這事比較複雜。社會公德是滑坡了,重建比較難。在古代,人們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總有一種力量在看著人們的行為,大家都倡導積德行善。自古以來,我們建立了禮義廉恥的文化結構,“恥”作為文化結構的最後一道閥門,是底線。有人講,中華文化是“恥感文化”。君子之道,也是以恥作為最後的防線。做了壞事自己感到羞愧,別人也為他而羞愧,這樣的文化氛圍,亟待倡導……如今社會大環境下,“恥感”“恥感文化”氛圍日益淡薄,社會道德和行為標準幾乎沒有了道德恥辱感的位置,甚至有的人完全放棄了道德感、羞恥感和恥辱感。像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這些“毒食品”蔓延在我們的身邊,這些食品安全問題至今仍令人惶恐不安,而近期“毒膠囊”事件,引發的藥品安全問題,更是在生命安全、健康安全的防禦和保護方面,令人無所適從,充滿焦慮。文化圈中的作家文人抄襲、罵人……這樣的寡廉鮮恥者也不在少數。娛樂圈中的藝人要走上“星”途,必須伴隨著“性交易”“豔照門”“潛規則”這樣的炒作,而且多多益善。學術圈中被曝出的專家、教授的“抄襲、剽竊”等欺世盜名的學術醜聞,亦常見諸報端……面對這些,人們看到的是畏懼感、羞恥感、是非感的嚴重缺失。孟子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揚子法言》君子卷中說:“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三說:“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這體現的就是中華文化中的“恥感文化”。我們感到現在已經是非常有必要去質疑我們的現有生活,我們的現有道德標準,我們的人性和慾望,去提倡一點“恥感文化”……因為知恥,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懂得了在社會生活中,什麼行為是正當的,什麼行為是不道德的,什麼是恥辱的,什麼是該受到譴責的。考察人類行為,我們正是因為有了內省觀察,有了批判審辨精神,有了羞恥感、恥辱感和“恥感文化”,我們人性的靈光才戰勝了人的動物性、獸性,我們才有了文明的生活方式。我們懂得了什麼是我們的義務、節制、正義、勇敢、創造、奮鬥、誠實、感恩、博愛等高尚生活,什麼是我們齷齪的、野蠻的、惡的生活……所以,恥、恥辱、“恥感文化”,可說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是人類文明素養的體現,也可以說是人類的最深的道德考量,是需要我們必須珍視的一個道德符號。今天的社會非常需要這種“恥感文化”。斯賓諾莎的 《倫理學》中說,恥辱是從我們感覺羞恥的行為產生的一種痛苦。這種“痛苦”,實際上就是道德的恥辱感,反映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道德感,它是道德的良知,是行為的理性精神,是對人類基本的道德尊嚴和價值尺度的堅守和維護。有了恥辱感,我們就不會讓思想和行為變得背棄人性善惡原則,背棄崇高道德原則。而且,這種原則,更應成為我們生命的一種質量,一種習慣,成為我們的一種品性,為我們所永遠具有和追求……無疑,現在在社會生活中,提倡這樣的“恥感文化”,應該是公民教育的題中要義。

許蘭:恥感文化溯源

  中國人是很看重恥感的,恥感文化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思想之中。可以說,中國的恥感文化是儒家恥感文明數千年來積澱的結果。儒家之“恥”的三層內涵儒家極其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理想人格。孔子極力讚揚顏回的“不二過”精神,子路聞過則喜,細分析這中間就存在著恥的問題:道德與人的羞恥感是緊密相連的,可以說羞恥感是人的道德底線,喪失了羞恥感做任何惡事都不會覺得良心不安;有羞恥感則會激發行為上的調整,促進理想人格的形成。大致而言,儒家之“恥”有三層意思:首先,德治之所以有效,就在於它能使民眾知恥。孔子希望建立以仁為實質內容,以禮為制約形式的德治社會,所以恥和儒家理想的政治社會相聯絡。“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就是說,若僅以刑罰治民,民雖能免於犯罪但卻不知犯罪行為是羞恥的;若以德治教民,民便有羞恥之心,且能端正自己的言行,從而自覺地有所不為,自覺地避免犯罪。道德有其底線原則,這種原則的最終實現,是由恥辱感來完成的。其次,具體來講,孔子認為應以“不信”為恥。孔子認為人應該言而有信,不能信口開河;言行不一,自食其言是非常可恥的事情。正所謂“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最後,知恥體現了士大夫的擔當精神。孔子把恥和國家興亡聯絡起來,說:“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就是說,不管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只知道自己做官領取俸祿的人,是可恥的。把個人的貧賤榮辱和國家興衰存亡聯絡起來,應該以國家的無道為恥,把國家的振興看作自己的一份責任。這種聯絡體現了士大夫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如果說在孔子那裡知恥是對人們行為的外在要求的話,那麼,孟子則把“羞惡之心”作為與生俱來的人的內在規定性,視之為人之為人的依據。“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他特別強調恥感對個人的意義:“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也就是說,沒有羞恥感是一個人最大的恥辱。明清之際的啟蒙思想家顧炎武也十分重視恥,認為聖人之道就是要“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他說:“恥之於人大矣,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強調要把抽象的道德原則和框框轉化為具體的現實的行動,要使人們受其恩澤。總之,儒家把恥感同道德聯絡起來,認為恥感是成就道德理想的基本環節。用正確的恥感文化培育健康人格如今,對金錢和權力的追求,使一些人的道德底線一降再降,對物慾的渴望和貪婪使他們的恥辱感變得非常遲鈍,因而加強知恥教育很有必要。重新研究儒家的恥感文化並對其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對於我們今天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弘揚民族精神和塑造國民的健康人格,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韓星當眾跪罪說恥感的儀式化

  幾個月前,2月17日,在韓國京畿道廣州市,前韓國小姐、著名女演員李成延向還健在的前日軍慰安婦道歉並請求原諒。李成延日前在日本廣島拍攝了題材為從軍慰安婦的影片和裸體寫真(影片1小時30分到2小時,裸照有2000多張),引發韓國社會各團體和100餘名當年被迫成為慰安婦的老人們的示威和抗議。他們要求李成延立即中斷該拍攝,並向社會及民眾道歉。網站上李成延跪地求饒的照片非常顯眼,只見她一身素裝脂粉不施,跪倒在地上向多位老婆婆道歉,面部更由於哭泣而抽搐變形了。而組織拍攝的Netian娛樂公司理事樸智友更是知恥近乎勇,在小編招待會上宣告中自己將親自向慰安婦表示道歉並希望社會繼續關注慰安婦問題。小編招待會結束後,樸智友還當場舉行削髮儀式,在公司總部跪罪,向慰安婦老人朗讀道歉宣告,以此表示歉意。說真的,這兩個韓國娛樂界男女真切的痛哭和跪罪,讓我這個中國人心中一動。跪,作為東方傳統禮儀過去年代是稀疏平常的,我們至今在每天的帝王劇和瓊瑤劇中要領略一番,作為謝罪的表達方式,也知道“負荊請罪”老典故。但當今之世,除了聽說珠海某日資廠要求中國人集體下跪外,中國人已經很少採用這種方式——當然,親人喪葬之禮除外。透過身體的雙膝跪地,人才真正去體認由外而內的恥感和悔意,這並非僅僅是一種形式,我更願意稱之為:儀式。沒有這樣的儀式,我們傳統文化中無比強大的禪宗又會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來消解一切莊重事物的意義。有一個簡單的說法是東方文化屬於恥感文化,西方文化屬於罪感文化,可以用來解釋傳統東方人最害怕鄉親和鄰居們說三道四感覺沒有做人的面子,這種羞恥感的驅使下抹脖子上吊的事情實在太多,而一旦脫離熟悉的圈子進入一個陌生環境,同樣一個人可以男盜女娼。而西方人是獨自面對上帝懺悔,無論天涯海角只對內心的至高者負責,而不會追求熟悉人群的道德認同。從現代社會個人遷徙的加速變化來看,樹立一個唯一的心中道德糾問者當然比面對眾說紛紜要來得持久穩定。問題是我們沒有這個先天的文化背景,也不能強求。但老祖宗傳下來的下跪這種表達恥感和悔罪的儀式,經過文革的大沖擊,現在幾乎絕跡了,在國人意識中,跪罪就象長袍馬褂一樣不但可笑,而且一去不返了。但這個時候,我確實懷念起——跪——這種表達恥感和悔意的儀式了。現如今做了不齒之事毫無羞恥感已經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而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大有人在。2001年趙薇穿日本軍旗裙在紐約拍攝的時裝照被媒體曝光,引起社會震驚及譴責。最後,趙薇對此事公開致歉,方才平息事件(她當然沒有采用跪的方式)。讓人沒想到的是,在這類事件竟又再次重演。據報載在蘭州一條服飾街上居然大量銷售一種“日本軍旗”方巾!更為驚奇的是,這款方巾上沒有任何商品標籤,但方巾一角上卻赫然寫著英文“中國製造”的字樣!店主說,那種方巾賣得的最火了,早就賣光了,還振振有辭:“現在流行嘛!怎麼了,有問題嗎?”一名圍著這種款式的方巾女士赫然行走在大街上,當問到把日本軍旗作為飾品是否合適時,這位女士竟然說:“這麼漂亮的東西有什麼不合適的!” 當問及是否可以大量批發,店家立即為小編聯絡貨物,並一再催促“你定個數,我們馬上就能弄來。”已經絕對不能用無知來搪塞了,只能說,在金錢面前,多少國人已經無恥到把民族大義視為烏有,不要說羞恥感,這些人明明是理直氣壯嘛!要是過去還可以綁到祠堂罰跪,現在好了,工商都不大管,讓生氣的人繼續生氣吧。相比韓國人的輿論重壓下明星的真誠跪罪,我們的上上下下又幾時有過悔罪的行為表現呢?!那強姦中國俠客文化的英雄大導演已經墮落到不置一詞,繼續擺弄他窮而後工的馬戲團般的歌劇;那當著億萬生死危懸的國民仍大言不慚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已經有效地控制了薩斯北京是絕對安全的部長大人,又何曾有過隻言片語的悔意,半年之後搖身一變還是人民的好公僕;那些參與一個小女孩被活活餓死的遊戲鏈條的人們,又幾時有過真誠的懺悔……遺毒甚深,積習久矣!稍稍朔往,那些製造了張志新林昭王申酉慘案的人們,幾十年過去了,又何曾有人現身懺悔!一句話,連羞恥都忘記了,還談什麼恥感和悔罪的儀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了跪罪,我們比起先人不是進化了,實際上是退化了。光說別人不行,哪天我真的對誰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自己決定親自向其跪罪。


扶正“”的路標 重塑“文化

  一個“恥”字,中國古代哲人反覆警醒,可為何現代人卻頻頻越過警示線而毫不羞愧?從學術剽竊到醫療腐敗,從教師協助學生高考作弊到飆車撞人後仍大言不慚,“恥感文化”在我們身邊的各個領域一再缺失,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呼喚這種自省力量的迴歸。   古代哲人言恥,著眼於善惡,即以惡為恥,以善為榮。後人言恥,著眼於成敗,也就 ...

骯髒的定義取決於文化素質

  世上有兩個合法的工作是最窩囊最受罪的,洗廁所和在飯館洗碗,一進一出。如果您覺得這兩工作非常了不得,機會多得就象撒哈拉沙漠裡的沙子一樣,隨間等候著您的光臨。這次講到了廁所。那我首先就來說說我來北京覺得有關公共衛生讓我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北京人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在馬路邊大小便,並且是那裡燈不亮他不朝著那邊解決 ...

文化素養與道德水平的差別

  文化素養是指用優勢文化中的習語、隱喻和非正式內容流利交談的能力。   道德水平就是指一個人的品德,品性, 是社會道德對個人言行的約束程度。某人的道德水平就是某人的言行受社會道德約束的程度。   道德是一種社會性的意識,是人們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   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統一關係。 ...

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關係

  倫理與道德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中西方哲學家討論的問題,現代人容易將道德和倫理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間雖然有必要的關聯,卻存在著差異。道德與倫理有著一定的關係,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間的關係,一起來看看吧。   禮與仁   儒家學說有兩個基本概念:禮與仁。如果進行道德哲學分析,那麼,禮可 ...

客家人的二次葬文化背景淺析

  一、客家民系祖先崇拜的深層表達   二次葬在客家區域內廣為盛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二次葬是客家民系祖先崇拜在葬俗上最為實在的深層表達。祖先崇拜源自對先人懷念,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進入封建禮制社會之後,祖先崇拜的形式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而客家民間的祖先崇拜形式上更為多樣,“除了常見的祖先崇拜和祖 ...

情人節節日文化

  約會   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係的發展關鍵。   美國: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沒有特別的感情關係,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英國: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   日本: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而男 ...

世界各地七夕文化

  日本——與愛情無關   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現已成為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原本是陰曆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曆,所以現在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曆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