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郡國並行制名詞解釋

郡國並行制名詞解釋

  郡國並行制是一種古代的政治治理方式。即一方面設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子弟為王,建立諸侯國。諸侯國後來逐漸成為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漢初諸侯王國地位遠在漢郡之上。

  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以後,諸侯王國支郡逐漸被削,諸侯王特權被奪,王國地位降格,與郡同為一級行政區劃。漢王朝的地方行政區劃遂行郡(國)縣兩級制。

漢朝為什麼要實行郡國並行制

  社會的慣性影響,比如漢承秦制,而郡縣制也是秦朝的制度之一,郡縣制的推行是在分封制遭到破壞下,而推行的,它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鐵農具的出現,牛耕的普及,大量私田的出現,土地私有制發展,井田制也失去存在的理由,而建立在井田制基礎上的分封制也很難繼續維持,但是郡縣制作為一種全國正規化推行的時間較短,不夠成熟,而主張分封制的傳統思想在當時又有一定影響力,又鑑於秦朝滅亡教訓,漢高祖希望依靠宗親的力量能夠維持他劉氏天下,透過劉氏天下一家鞏固皇權,所以分封了同姓諸侯王駐守各地。

漢朝郡國並行制是什麼

  漢代實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有分封制的存在,這是同秦朝最大的不同之處。西漢初年,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郡國兩制並行。

  早在楚漢戰爭時間,劉邦為了分化項羽的陣營,壯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韓信、英布等為王,這些人因為非劉姓,故稱"異姓"。由於異姓王非劉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後數年之中,他們相繼被誅除殆盡。

  與此同時,劉邦又大封他的子弟為王,稱為“同姓王”,高於列侯。當時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國,他們在封國內是國君,權力很大,其政權與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級官吏,都由諸侯王自己任命,諸侯王還擁有一定的軍權、財權、治權等,史稱"郡國並行制"。


西漢實行並行的目的

  西漢實行郡國並行制的目的:   1、削藩弱國:減縮諸侯王的統治機構,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2、增強各國發展地方經濟的積極主動性:相對增大王國行使政治經濟的自主權力,促進地方政府恢復發展。   3、便於各國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生產:利於統治階級把握各地的風土民情,充分發揮地方優勢。 ...

漢朝並行的內容

  早在楚漢戰爭時間,劉邦為了分化項羽的陣營,壯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韓信、英布等為王,這些人因為非劉姓,故稱異姓。由於異姓王非劉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後數年之中,他們相繼被誅除殆盡。   與此同時,劉邦又大封他的子弟為王,稱為同姓王,高於列侯。當時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國,他們在封國內是國君 ...

部曲佃客名詞解釋

  部曲正式起源自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後,由於諸侯征伐,五匪盜寇四起,農民就去依靠世族大姓以自保,他們是當時的士族地主所掌握最主要的農業勞動力,稱為佃客。   佃客又稱“佃戶”。簡稱“佃”。魏晉時指世家豪族蔭庇下的一種依附農民。唐以後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   唐代佃客的身份是莊主的私屬,可免官府 ...

西漢並行製出現的原因及影響

  西漢郡國並行製出現的原因:借鑑秦朝滅亡經驗,認為郡縣制是導致秦朝滅亡的原因,所以實行郡國並行制。   西漢郡國並行製出現的影響:正面影響:鞏固統治,穩定政治秩序;負面影響:造成群雄割據,諸侯爭霸,威脅皇帝權威。 ...

藩的名詞解釋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

名詞解釋班級授課

  班級授課制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程度編成班級,使每一班級有固定的學生和課程,由教師按照固定的教學時間表對全班學生進行上課的教學制度。   班級授課制產生於近代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是由於要求普及教育,擴大教育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農經濟和封建隔絕狀態下,而長期實行的個別教學組織形式的 ...

金磚五名詞解釋

  1、金磚五國是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   2、金磚國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國家”。   3、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