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寫於20年代初期,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1921至1922年,中國處於北洋軍閥混亂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作者感到極大的憤怒。他從地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聯想到街燈,於是寫下了《天上的街市》這一富有想象力的詩篇。1921至1923年,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但他並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就是這一時期,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
詩人運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把繁星滿天的夜空,想象成是點著無數街燈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為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街上閒遊,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企盼之情。 全詩風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語言、整齊的短句、和諧優美的韻律,表達了詩人純真的理想。
在詩的第一段中,詩人將明星比作街燈。點點明星散綴在天幕上,那遙遠的世界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街燈則是平常的景象,離我們很近,幾乎隨處可見。詩人將遠遠的街燈比喻為天上的明星,又將天上的明星說成是人間的街燈。
詩的第二段至第四段描繪了詩人想象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在這十二行詩句中,詩人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其肯定的語氣是對一定會有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
在《天上的街市》中,“天上的街市”是詩人在以心靈的眼睛眺望夜空時所看到的。在詩人郭沫若的心靈視野中,天上的世界對應著地上的世界。
1、詩人沒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2、杜牧生活在內憂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時期,從青年起就關心國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2 ...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徵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
公元1127年,強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開始了飄泊無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趙明誠被任命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知府的趙明誠沒有恪盡職守指揮戡亂,而是悄悄地用繩子縋城逃跑了。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 ...
他的《一代人》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顯然,“文革”是顧城寫下這首詩的背景,儘管事實上那場政治運動早已淡化了,但是在當時絕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文革”依然是一個現在進行時,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80年代前期。所以“黑夜”這兩個字給予那個時代的人們帶來的就是直觀的現實感,沒有人會在把“黑夜 ...
《天上的街市》是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於1921年10月在日本留學時創作的一首抒情詩。
詩人運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把繁星滿天的夜空,想象成是點著無數街燈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為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街上閒遊,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企盼之情。全詩風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語言、整齊的短句、和諧優美 ...
這首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安史之亂以後,杜甫流離到四川成都,由於得到嚴武等人的資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塊荒地,蓋了一座小茅草房居住下來,即“杜甫草堂”。茅屋剛蓋起來不久,就在這年的八月遭到一場暴風雨的洗劫,屋頂的茅草被颳走,屋內徹夜漏雨不止,詩人一家在寒冷中度過了一個難眠 ...
本文是葉老為一本蘇州園林圖片冊寫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約葉老寫一篇序文。葉老22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蘇州,課餘之暇,常和好友遊覽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徵有深刻的體會,寫作這篇序文時又參閱了陳從周教授編撰的《蘇州園林》一書。序文寫好後交給了香港那家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