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都察院監察御史是幾品

都察院監察御史是幾品

  都察院監察御史正三品副部級。

  監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設,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許可權廣。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廢御史臺設都察院,通常彈劾與建言,設都御史、副都御史、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分道負責,因而分別冠以某某道地名。

  《新唐書·百官志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清朝監察御史是幾品官

  監察御史官名,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設,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許可權廣。宋元明清沿襲,明清廢御史臺設都察院,通常彈劾與建言,設都御史、副都御史、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分道負責,因而分別冠以某某道地名。

宋代監察御史是幾品官

  宋初沿襲唐代制度,監察御史為正八品上;元豐改制後,監察御史為從七品,定額為六人。宋代御史臺的長官是御史中丞,俗稱“臺長”。另置侍御史知雜事一人,作為御史臺的副長官。

  御史臺下屬的監察官是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以官卑者任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者,加“裡行”,稱殿中侍御史裡行、監察御史裡行。而唐代所設的御史臺最高長官御史大夫,在宋代前期是一種正三品的加官,元豐改制後升為從二品的職事官,但未授予任何人。

  御史臺的各官官品如下:

  1、御史中丞:宋初正四品,元豐改制定為從三品。

  2、侍御史知雜事:從六品,特賜五品服。

  3、侍御史:宋初為從六品下,元豐改制後定為從六品。

  4、殿中侍御史:宋初為從七品下,元豐改制後定為正七品。

  5、監察御史:宋初為從八品上,元豐改制後定為從七品。


古代的是不是相當於檢查院

  都察院,明清時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臺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與刑部、大理寺並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   明洪武十五年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明代都察院不僅可 ...

邢部和大理寺有什麼區別

  邢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區別:   刑部:唐宋時期是死刑等重大案件的複核機關,明清時是中央審判機關。執掌全國的法律事務,管理地方上訴案件,稽核地方上的大案要案和發生在京城的笞杖以上的重案,並且審理中央官員違法犯罪的案件。 刑部最高長官有兩人,一人為滿洲人,稱“刑部滿尚書”,另一人是漢人,稱“刑部漢尚書”。 ...

監察是個什麼職務

  監察御史,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御史的一種,隋朝設定,監察御史分道負責,因而分別冠以某某道地名;監察御史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力,並對府州縣道等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防範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權益,或者是成為貪贓枉法的貪官汙吏;類似於近代 ...

明朝監察的資料

  監察御史是官名。隋開皇二年,即公元582年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始設。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許可權廣。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廢御史臺設都察院,通常彈劾與建言,設都御史、副都御史、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分道負責,因而分別冠以某某道地名。   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 ...

  1、明代設左、右都御史各一人,為都察院長官,正二品。負責監察、糾劾事務,兼管審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2、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都察院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專作總督、巡撫的加銜。左都御史滿、漢各一人。開始時滿員級別設為一品,漢員級別為二品;   3、順治十六年,將滿漢兩員均設為二品;康熙 ...

清朝巡檢

  巡檢官署名巡檢司,官名巡檢使,省稱巡檢。宋時於京師府界東西兩路,各置都同巡檢二人,京城四門巡檢各一人。又於沿邊、沿江、沿海置巡檢司。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職權頗重,後受所在縣令節制。明清時,凡鎮市、關隘要害處俱設巡檢司,歸縣令管轄,一般秩正九品,有的地方還有文武巡檢之分,有縣派出機構之職能,亦有副巡檢(從 ...

宋代臺所設三

  宋朝的御史臺分為三院,包括臺院、殿院、察院。   御史臺,是中國古代一種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監察機關,也是中央司法機關之一。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   宋朝的御史臺制度,在元豐改制前沿襲唐制,御史大夫為加官,改制後取消。宋朝規定,宰相的親戚和由宰相推薦任用的官吏不得為臺長,以避免宰相與臺長勾結為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