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是一座景色秀麗,神秘誘人的古老江城。大約自宋代起,就有人實指羅酆山為四川酆都縣,並且在酆都地區,累世修建各種與地獄有關的建築,成為中國有名的鬼都。酆都縣原有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傳說西漢王方平,東漢陰長生等曾在此修道成仙,白日飛昇。後人誤將王方平,陰長生之首字連讀成為陰王,並作陰間之王解釋,於是,福地酆都縣就被視作陰曹地府之所在地。
酆都是一座景色秀麗,神秘誘人的古老江城。大約自宋代起,就有人實指羅酆山為四川酆都縣,並且在酆都地區,累世修建各種與地獄有關的建築,成為中國有名的鬼都。酆都縣原有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傳說西漢王方平,東漢陰長生等曾在此修道成仙,白日飛昇。後人誤將王方平,陰長生之首字連讀成為陰王,並作陰間之王解釋,於是,福地酆都縣就被視作陰曹地府之所在地。
原因如下:
道教之說。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術,成為後來的“鬼教”;鬼帝之說。當人類社會還處在上古時代的時候,由於科學不發達,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象的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認為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佛教“閻羅王”之說。“閻羅王”本是梵文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裡管理陰間之王;陰、王成仙之說。這是豐都最廣為流傳的說法。加上後來歷代統治階級的不斷刻意渲染,歷代文人、官吏透過小說、詩詞、遊記和碑文的描述,如《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西洋記》等等。因此一個比較全面的鬼城就在豐都形成了。它從虛幻到實物,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將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鬼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結合起來;將民間神話傳說想象與現實結合起來;將建築、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才形成今天天下聞名的“鬼城文化”。
豐都縣位於重慶市中心,雖然如今許多的恐怖內容又或者是一些蠱蟲巫婆之類的都來自於湘西等地,不過豐都更是以地域的一些建築東西為主。本期民間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豐都為什麼叫鬼城。
豐都鬼城舊名酆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位於重慶市下游豐都縣的長江北岸,是長江遊輪旅客的一個觀光勝地。
豐都鬼城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中國神曲之鄉”。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臺、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築。
豐都鬼城,是一座起源於漢代的歷史文化名城,被人們傳為“鬼國京都”、“陰曹地府”,成為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它不僅是傳說中的鬼城,還是集儒、道、佛為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
傳說一、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術,成為後來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這裡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
後來,道教又杜撰出一個“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這位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中,稱豐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傳說二、當人類社會還處在上古時代的時候,由於科學不發達,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象的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認為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為主,兩個部落。
東周時,豐都曾為巴子別都,隨著巴蜀兩族的不斷交往,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習俗相互滲透,於是產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豐都還留有“幽都”遺蹟。
傳說三、“閻羅王”本是梵文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裡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此說法,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傳說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據《一切經音義》稱,“閻羅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傳說四、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晉人葛洪在其《神仙傳》中就有關陰、王成仙的說法。傳說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狀,雙雙先後來豐都修煉,於魏青龍初年,成仙而去。後來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