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翁亭記》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對快樂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民同樂,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對於官場的一點無奈的思想感情。文章以“樂”字為線索,透過對滁州優美風景的描寫,表現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抒發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憂愁的複雜感情。
2、《醉翁亭記》原文如下: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瑣記》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書中第八篇文章,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
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第九段中說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眾矢之的”。這也的確說明了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瞭解、不認同。表達了作者衝破要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新思想的迫切願望。
《養魚記》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是借大魚的不得其所,小魚的有若自足指出不公平,進而指出童子囂昏而無識,表現作者對當時社會主宰命運和人為製造不公平事件的抨擊。
《養魚記》,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創作。
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
《就亭記》表達了作者豁達的胸襟,以及對就亭的讚美。
這篇文章共三個層次,一層敘就亭之來由,二層敘就亭能陶冶人之胸襟,三層敘就亭之望中景觀,三者秩序井然。其中第三層寫就亭風光,是最華彩的一節。三個層次中,各有一段議論,一段敘事,然又各有變化。第一層是以議論引起敘事,第二層是以議論對比敘事,第三層是以議論 ...
1、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悽悲涼。
2、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 ...
《豐樂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除記述建豐樂亭的經過及與滁人共遊之樂外,還描繪了滁州從戰亂到和平的變遷,從而寄託了安定來之不易,應予珍惜的命意和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
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是借寫景而抒情,情景交融。文章用了大量筆墨寫滁州的山水景色,從中流淌出作者豐富的情感。戰亂之時, ...
《右溪記》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第一:作者對右溪景物無人賞愛,為之悵然之情。
第二:由於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賞愛而無人賞愛之情。
第三:引起作者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右溪記》是唐代文學家元結的一篇散文。此文可分為兩層:第一層描寫小溪的環境清幽秀美;第二層感嘆小溪不為人所賞識,作者 ...
醉翁亭記透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 ...
《囚綠記》體現了作者對“綠”的喜愛程度,寄託了作者對生命、愛、幸福的珍視,而無法囚住綠,正說明“綠”的頑強與倔強。
作者借“綠”言志,讚美了這種頑強不屈的性格, 表達了作者對處境艱難中的中華名族,不畏強暴,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的讚美之情。 ...
記遊松江是《東坡志林》中的一篇,《東坡志林》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蘇軾歷時二十餘年撰寫的一部手稿,共二百零三篇,內容豐富。文章表達出作者孤寂淒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鬱;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執著和眷戀,表現出作者追憶昔日時光,真如同一場夢,思念和友人一起遊玩的日子;也表現出作者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