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釋生取義,漢語成語,拼音是shì shēng qǔ yì,意思是猶言捨生取義。出自《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達室》。
2、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達室》:“[郭修]於廣坐之中手刃擊褘,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
3、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1、盡釋前嫌,漢語成語,意思是把以前的怨恨完全丟開。出自《宋史演義》。
2、蔡東藩《宋史演義》第二十九回:“卿與呂相有隙,今呂相亦願用卿,卿當盡釋前嫌,為國效力。”
3、造句:兩個人經過一番對談溝通,彼此盡釋前嫌,言歸於好。
1、因釋其耒而守株的“釋”字意思為:放下,放棄。
2、出處:《韓非子》: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3、白話釋義:從前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有一天,一隻跑地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放棄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1、卐(Wan,萬)字在梵文中作Sr1vatsa(室利靺蹉),意為“吉祥之所集”,它是佛和十地菩薩胸部之吉祥相,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菩提流支譯此語為“萬”字,玄奘則譯作“德”字,取萬德莊嚴之意。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制定卐讀“萬”音。今卐為相而非字,故可譯為“吉祥海雲相”。印度以右旋為吉祥,如禮敬佛或塔 ...
1、解說,說明:解釋。註釋。釋文。釋義。
2、消除,消散:釋疑。釋怨。渙然冰釋。
3、放開,放下:釋放。保釋。手不釋卷。 ...
解釋:1、解說,說明;2、消除,消散;3、放開,放下。
釋義:釋是形聲字,釆為形,睪為聲。釆表示辨別、區別。釋的本意是分離、分解,特指詳細地說明情況、解釋。可用作動詞或名詞。用作動詞時多用於“解說;消除;放開”的意思。
組詞:解釋、詮釋、闡釋、釋放、冰釋。 ...
自是手不釋書的釋是放下的意思,出自《宋史列傳第九十五》。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
司馬光,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地區夏縣)人,漢族。但宋人袁說友著《成都文類》記,司馬光是在他父親司馬池任 ...
“因釋其耒”的意思是把東西從手裡放下來的意思,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
從前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隻跑地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 ...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釋:放下;卷:指書籍。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學而不厭、愛不釋手、書不離手、愛書如命等。
反義詞: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等。
例句:他的一生養成了好讀的習慣,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釋卷。 ...
1、“關公月下釋貂蟬”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情節。
2、說的是東漢未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徐州大敗劉備,劉備與義弟關羽、張飛失散,關羽為保護兩位嫂嫂,不得已約定三事條件下投降曹操。曹操羨慕關羽的忠勇,屢次以名馬、美女、金帛厚賞,希望得到關羽歸心。關羽不為所動,曹操又命貂蟬月夜相誘,反被關羽大義凜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