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什麼節日呢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為重陽佳節,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把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是紀念誰的節日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1)“孝”文化
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1988年,我國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目前,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人們的知識、經驗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重陽佳節,提倡尊老敬老,呼籲傳統中華美德的現代傳承。
(2)“壽”文化
青春長駐,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國人們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陽佳節之時,正是楓葉流丹、五穀飄香、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親朋好友一起扶老攜幼爬山登高,是人們的一次集體健身、崇尚長壽的傳統活動。
(3)“雅”文化
菊花和梅、蘭、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騷客常在落葉蕭蕭時節,懷鄉賦詩或踏野訪花。重陽節賞菊,是士大夫階層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遺風。
重陽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傳統習俗一: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而重陽登高也成為中國詩畫中一個永恆題材。
傳統習俗二:賞菊、飲菊花酒。“荒巖寂寞無俗情,老菊獨得秋氣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露餐落英。”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也極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陽節又稱“菊花節”。同時,菊花也被稱作延年益壽的花,有很多畫菊花的國畫作品都題為“長壽”。齊白石93歲那一年,畫了一張《重陽生日》給生於重陽的夏衍先生慶生,畫面內容就是菊花。
傳統習俗三:親朋歡聚暢飲。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吃喝玩樂也是古時重陽節的主題。在古代,人們喜歡去寺院進行重陽節活動,在風景名勝之地修建的寺院中,吹吹風、賞賞菊,喝點小酒助興,可謂愜意之極。
傳統習俗四:吃重陽糕。因“糕”與“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人們過重陽節時,除了要吃重陽糕外,還要互相饋送重陽糕。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呢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起源於上古時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秋收、祭祀活動,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重陽節是給誰過的節日
重陽節原先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現在已經逐漸轉變成為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節日了,重陽節在1989年,被定為“敬老節”,意為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因此,現在的重陽節更多的是給家裡面的長輩、老人過的了。
重陽節人們會幹什麼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登高、賞秋、曬秋、放風箏、配茱萸、吃重陽糕、賞菊、喝菊花酒、登山秋遊、擺敬老宴等,是一個具有諸多傳統習俗,而且大部分習俗都被保留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時可以在家和長輩好好過節。
重陽節習俗介紹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曾有無數人賦詩吟誦。杜甫、白居易、李白等大家都曾借重陽習俗感懷時事,念起故人。九月,秋高氣爽,這個時候登高望遠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賞菊、喝菊花酒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放的季節,因此,農曆九月又稱“菊月”。在此期間,常常舉辦各種賞菊大會,吸引著全城的人爭相前往,觥籌交錯之際,賦詩抒懷。菊花素來有養生的成分,用菊花製成的菊花酒,也因此成為重陽節的特飲,含“祛災祈福”的寓意。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一座寶塔,頂頭還要做兩隻小羊,以表“重陽”之意。古人常在這天,將重陽糕搭在兒女的額頭上,口中默唸子女百事俱高的祝福語。
插茱萸
插茱萸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很普遍。茱萸本身是一種植物,茱萸味道濃郁,可驅蟲、逐風邪,將其制酒可養身祛病。古人認為九月九是逢兇之日,這一天將茱萸帶在身上可辟邪。
1、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2、重陽節的習俗。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1、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2、重陽節的習俗。登高,在古 ...
1、西安事變紀念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並且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所以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為“西安事變 ...
廣西的壯族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這天蒸五色糯米飯。廣西的侗族多三月三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侗家傳說,古時侗家的原始屬地總是以桐樹開花時為 ...
潑水節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 ...
1月14日:日記情人節。這一天,情侶們會互贈紀錄一整年戀愛情事的日記本。
2月14日:傳統情人節。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是在2月14那天一方送禮,而在3月14這天,另外一方還禮。
4月14日:黑色情人節,是屬於單身貴族們的情人節。
...
因為過節日是我國傳統的一些習俗,其中也蘊含了我們國家的文化,像端午節是對人們對屈原的吊念。 過年也有著多種的說法。 這些節日被代代傳承下來,到了現在就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
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1、又是一年重陽到,放眼四野稻金黃。天高雲淡秋氣爽,菊花吐蕊溢芳香。值此佳節好時光,美好祝福來送上:祝你開心幸福享,事業成功喜成雙。
2、帶一顆心去登高,讓一雙眼去望遠,攜一份情懷去思念,寄一縷清風去相見,託一個好夢去連線,送一聲祝福去你身邊。重陽節,願你步步高,天天好。
3、中秋給你團圓夢,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