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重陽的花糕與登高 郭慶瑞
【花糕】
重陽的來歷是根據我國五經之一的《易經》,把“九”定為陽數,農曆九月九日,月、日都是陽數,兩“九”相重,故稱重陽。又因“九”在個位數中是最大的數字,古人以“九”為最高,如老北京形容前門樓子最高“九丈九”,李白詩“疑是銀河落九天”。古人認為“九”是象徵吉祥長久的“至數”,兩九相重,即是至數相遇,“至而又至”,又是兩陽相疊、“陽上加陽”,這樣,就被認為這一天是非同一般難得相遇的吉日良辰,於是就把這一天定為“重陽節”。
據史書記載,重陽節吃糕早在漢代《西京雜記》就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食蓬餌就是吃蓬糕。至於在這一天吃蓬糕的原因還有一段傳說:“在古代一座高山下住著一戶勤勞善良又善於做善事幫助人的農民,憑著辛勤勞動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一天,這家主人收工回來,天色已晚,路上遇到一位投宿的老者,他二話沒說,就把老者讓到自己家好吃好喝好招待。第二天老者臨走時,對這位主人說:“九月九日你家中要有災,必須往高處搬家,越高越好,還要搬到草木稀少的地方,這樣可以免災。善良的農民聽了這位老者的話,就搬到山上居住了。九月九日這一天,善良的農民從山上往下一看,果然見自己原來住的房子著火了,而且火勢向山上蔓延,但因農民聽了老者的話,選擇了草木稀少的地方,所以火勢沒燒上來。從此登山避災的事就傳開了。但年年搬家,實非易事,況且有的地方盡是平原,無山可登。於是有聰明人想出了吃糕,代替登高搬家的辦法。因“糕”與“高”諧音,從此,重陽吃糕可以避災的習俗就傳下來了。
京城重陽吃花糕,習俗久遠,隨著製作花糕日漸成熟,品種齊全、花樣繁多,據早年著名賣傳統風味小吃的南來順麵點大師周玉華介紹說:“重陽花糕是用江米粉加水用屜布包起蒸熟,然後揉均勻,分成4塊,取面一塊揉光滑,拍成2釐米的片放在案板上,抹一層豆沙餡,再鋪一層江米麵,用這種方法鋪四層面、三層餡後,上面放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要碼嚴實,撒上金糕絲、青梅等即成。也有兩層或三層的,中間夾桃仁、松子仁、溫樸及青梅等果料。早年南來順的花糕是用黍子面黃色(黃米麵)、江米麵白色,一層黑色的豆沙餡,一共六層,看上去層次分明,顏色鮮豔,上面中間撒果料:葡萄乾、瓜子仁、金糕丁,四周邊放金糕條。據稻香村食品廠廠長池向東說:“糕點鋪每年重陽節都做花糕,實際是富強粉烤制的兩層酥皮點心,中間夾棗泥餡,有桂圓餡。”重陽節還是“老人節”,今年他們將為京城200多位百歲老人送上花糕。
【登高】
唐朝大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說明唐朝時重陽登高、插茱萸已很盛行。 北京吃重陽糕,明朝時就有記載,是宮廷食品。《燕京歲時記》中載:“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榼(kē,古時盛酒的器具)出郭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淨化城等處,遠則西山八剎等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也。”這一天要吃重陽花糕,上面插五色小旗當標誌,人們買回花糕供於佛堂、祠堂或作為禮品饋贈親友。
清乾隆年間袁枚《隨園食單》中說:“煮慄極爛,以純糯粉加糖蒸上,加上瓜仁松子,此重陽小食也。”
清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伴花齋所刻《都門雜詠》中有王嘉誠的詩稱:“中秋才過近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兩夾雙層多棗慄,當筵題句傲劉郎。”《故都食物白詠》中稱:“佳果嵌來棗作泥,重陽糕宴事堪稽。登高好把新詩賦,何故劉郎不敢題。”
【茱萸】
重陽這一天,採摘茱萸的枝葉.連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可用來闢除邪惡之氣,是古來常用作防疫的民間藥。重陽節插榮英之風,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莊》:“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至於儲光羲在《登戲馬臺作》一首詩中所云:“天門神武樹元勳,九日茱萸饗六軍。”寫南朝宋武帝劉裕在重陽節宴群僚於戲馬臺,更把茱萸當作犒賞全軍的獎品了。
登高
唐朝大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說明唐朝時重陽登高、插茱萸已很盛行。
北京吃重陽糕,明朝時就有記載,是宮廷食品。《燕京歲時記》中載:“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
1、吃羊肉面,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麵,“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痠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秋冬食用,可收進補防寒的雙重效果。
2、當心秋燥,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同時,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應少吃辛味的蔥、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這個季節,喝粥可以減輕人的胃腸道負擔,對消化也有幫助。
3、溫暖睡眠,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因此,這個時節,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臥。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溼度。
4、避免盲補,秋季是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現在,社會上各類養生與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觀點並非適合所有人。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很多中藥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5、起居有常,換季時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常規。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儘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的健康。
6、心情開朗,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裡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鬱、煩躁、淒涼、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緒不暢,更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誘發多種疾病。子女們應多跟父母嘮嗑,多交流。
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 ...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 ...
重陽節“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因此,重陽節被定為農曆的九月九日。)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絡 ...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 ...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
賞菊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 ...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鶪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唐代的《 ...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