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無品,不是官銜,中國古代爵位的一種,為公爵第一等,享受相應的特殊待遇,並非管事的實職,沒有權。
1、宋朝,趙模,宋徽宗第十一子,祁王。《宋史》大觀二年三月乙亥,封子模為鎮國公。
2、明代,應州之戰勝利後,朱厚照自封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
3、清代,入八分鎮國公,為第五等爵,次於固山貝子、高於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在入八分輔國公以下,不入八分輔國公以上,為第七等爵。
4、明代鎮國公歲祿1000石,國公俸祿不定,因人而異。清代鎮國公歲俸銀700兩,祿米700斛。
鎮國公無品,不是官銜,中國古代爵位的一種,為公爵第一等,享受相應的特殊待遇,並非管事的實職,沒有權。
1、宋朝,趙模,宋徽宗第十一子,祁王。《宋史》大觀二年三月乙亥,封子模為鎮國公。
2、明代,應州之戰勝利後,朱厚照自封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
3、清代,入八分鎮國公,為第五等爵,次於固山貝子、高於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在入八分輔國公以下,不入八分輔國公以上,為第七等爵。
4、明代鎮國公歲祿1000石,國公俸祿不定,因人而異。清代鎮國公歲俸銀700兩,祿米700斛。
欽差大人的官並不一定很大。欽差大人是指受皇帝派遣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比喻由上級特地派來處理重大事件的人員。例如為民眾所熟悉的清代奉旨硝煙的欽差大臣林則徐。
欽差一詞,始出於宋元時期的漢譯《古蘭經》。蒙元時期時期多為雜劇作家所引用。如關漢卿的《竇娥冤》中就有欽差為其平反的記載。但欽差作為一種代替皇帝巡守監察的臨時官吏,卻始於明時的鹽政巡查。
話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之重器更是數不勝數,在數多的國寶中怎麼才能稱為“鎮國之寶”呢?能稱為國寶的那必然是個個絕世孤品,價值自然是無法估量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民族文化一起來了解下九大鎮國之寶之瀆山大玉海。
瀆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製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製作意圖是為了反映元代國勢的強盛。它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裝飾繼承和發展了宋金以來的起凸手法,隨形施藝;俏色處,也頗具匠心。瀆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藝的最高水平,也預示了明清時代又一個玉作高峰的到來。《國家人文歷史》將瀆山大玉海評為鎮國玉器之首。
瀆山大玉海,中國元代玉器。又名玉甕、玉缽。器體呈橢圓形,高0.7米,瀆山大玉海口徑1.35~1.82米,最大周圍4.93米,約重3500公斤。玉料為青灰夾生黑斑色,產地南陽。
整塊大玉雕刻而成的瀆山大玉海顏色青綠,石質柔和細膩,圖案精美,形神兼備,玉瀆內外有十幾種動物圖案,用龍、螭象徵蒙古汗,下面有羊、鯉魚、犀、螺、蟾、蚌、鰲魚、馬、兔、豚、鼠頭魚等。
於至元二年(1265)完工,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置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今北海)中的瓊華島(今白塔)廣寒殿(殿毀於明代後期),明末移至紫禁城西華門外真武廟(明名御用監,後改名石缽寺),至清乾隆十年(1745)弘曆命以千金易得,於4年後遷於今北京北海公園團城上的承光殿前,再配以漢白玉雕花石座作襯托,他又命四十名翰林學士各賦詩一首,刻於亭柱之上。並建亭保護至今。瀆山大玉海,在清代先後於乾隆十一、十三、十四、十八年4次對其加工剔刻,紋飾細部略有改動。
瀆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型貯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製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圖之遼闊,國力之強盛。它重達3500千克,玉料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是中國玉器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式作品。
瀆山大玉海的製作,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琢玉工藝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藝”的傳統技巧,在俏色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它是由一整塊黑質白章的橢圓形大玉石精雕而成,玉質斑駁變幻,玉甕內部掏空,空膛深55釐米,體外周身飾波濤洶湧的大海圖案,下部以浮雕加陰線勾刻的手法表現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陰刻曲線勾劃漩渦作底紋。周身浮雕沒於海浪波濤中的龍、鹿、豬、馬、犀、螺等,形體各異,神采俱佳,製作採用浮雕和線刻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既粗獷豪放,又細緻典雅,動物造型兼具寫實氣質和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