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長勺之戰的起因

長勺之戰的起因

  長勺之戰:是春秋初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之間進行的一場車陣會戰,也是中國歷史上後發制人、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

  起因:在於魯國插手了齊國君位爭奪戰,招致後來繼位的齊桓公怨恨,公元前684年春,齊桓公在鞏固了君位之後,自恃實力強大,不顧管仲的諫阻,決定興師伐魯,以報復魯國一年以前支援公子糾復國的宿怨,企圖一舉征服魯國,向外擴張齊國的勢力。當時魯國執政的是魯莊公聞報齊軍大舉來攻,決定動員全國的力量以圖一決勝負。結果好勝心切的齊桓公率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被魯莊公打得大敗而歸。

長勺之戰齊師敗績的原因是什麼

  齊師敗績的原因:

  魯莊公從善如流,善於用人,曹劌指揮得當。齊桓公自恃實力強大,不顧管仲的諫阻,而導致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強大的齊國。長勺之戰簡介:發生於春秋時期周莊王十三年,齊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交戰於長勺,最後以齊國的失敗、魯國的勝利而告終。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兵攻魯,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部相遇。魯軍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之後魯軍一鼓作氣,打敗齊軍。後乘勝追擊,獲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

長勺之戰中為什麼魯國能以少勝多

  長勺之戰中魯國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最根本的原因是魯國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魯莊公能取信於民,得到人民的支援,還選擇了有利於魯軍反擊的交戰地點,採用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戰術等。

  魯國,周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姬姓,侯爵,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其弟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魯公之公並非爵位,而是諸侯在封國內的通稱,魯公即魯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來輔佐武王,武王死後輔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為魯公,而淮夷、徐戎作亂,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魯。


魯國和齊國在以後誰贏了

  魯國取得了勝利。   長勺之戰發生於春秋時期周莊王十三年,齊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齊魯兩個諸侯國交戰於長勺,最後以齊國的失敗、魯國的勝利而告終。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兵攻魯,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相遇。魯軍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之後魯軍一鼓作氣,打敗齊軍 ...

的謀略取勝妙處有哪些

  長勺之戰取勝的原因體現在策略方面,還有就是莊公的戰略,在戰爭中掌握有利於反攻和追擊的時機,從而獲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魯莊公向曹劌詢問是役取勝的原委。曹劌回答說,用兵打仗所憑恃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衝鋒時,士氣最為旺盛,第二次擊鼓衝鋒,士氣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擊鼓衝鋒,士氣便完全消失了。齊軍三通鼓 ...

的歷史意義

  歷史意義:長平之役,標誌著以列國林立、兼併戰爭頻仍為時代特徵的戰國一代行將終結,一個史無前例的中央集權大帝國即將臨降。   長平一役,為戰國時代乃至整個封建史上最大的戰爭,其慘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時代也是罕見的。   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死傷過半,即雙方傷亡七十五萬左右。此役成為春秋戰國時代一 ...

趙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1、在戰爭初期,趙國統治集團對秦國將大舉進攻摧毀趙國的戰略野心認識不足,在丟失了晉西南戰略要地後,倉促應戰;   2、廉頗的戰役指揮上,只是儘量拖延,打消耗戰,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軍有生力量,迫使長途跋涉至此的秦軍疲憊,所以失敗;   3、被秦國離間,被奸臣進讒;   4、趙國在人數,士兵素質,綜合國力,武 ...

簡介

  1、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   2、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從秦國出兵使韓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而長平之戰僅僅持續了5個月,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

的主要內容

  1、長平之戰,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從秦國出兵使趙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阬殺趙軍約45萬。   2、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 ...

發生在什麼時候

  1、公元前262-260年。   2、在這場戰爭中,秦將王齕向趙國軍隊進攻,數次擊敗廉頗率領的趙軍,於是趙王不得不求和停戰,而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假意答應趙國的請求但卻在暗中孤立趙國。   3、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任命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為將,而秦國暗地裡派遣名將白起使計將趙軍主力圍困在長平一帶,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