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
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
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哪個朝代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誰修建的
京杭大運河是在春秋時期開鑿的,它的建設在隋朝時期完成,後還在多個朝代經過多次修建,因此人們大多是說京杭大運河是由隋煬帝下令修建的。
京杭大運河至今已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和坎兒井、長城一起被人們稱為我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京杭大運河直到現在仍舊在被人們使用。
京杭大運河全長有1797公里,它連線著餘杭、涿郡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北京這兩個地方,它的存在對我國南北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京杭大運河背景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漫長的歲月裡,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後一次的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建設
京杭大運河,又稱京杭運河或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歷史上,京杭大運河在隋、唐、元、明、清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擴寬,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江南一帶在全國農業發展地位不斷加強、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導致的。
這條運河在當時被認為是在濫用民力,是隋煬帝貪圖安樂享受的象徵,多有人認為此運河的開鑿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京杭大運河一共有多長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水路河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和部分河流和湖泊組成的。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道之一,是中國古代老百姓人工挖的大運河。從上圖可以看出從北京開始經過跨國黃河,淮河,長江,到達杭州,全長2700多公里.京杭大運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裡運河;(7)江南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隋煬帝發動老百姓修建的一個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也有說法是他的父親楊堅開鑿修建的。
京杭運河自北向南流經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貫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織,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國主要糧、棉、油、蠶桑、麻產區。人口稠密,農業集約化程度高,生產潛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滬寧和滬杭鐵路及公路網相繼修建,與運河息息相通;沿線各地工業先後興起,城鎮密集,是中國經濟精華薈萃之地。
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中國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工業發達。在兗州、濟寧、滕州、豐縣、沛縣、徐州、邳州及兩淮等有大中型煤礦,連線上海、南京、徐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揚州、杭州等工業城市。為了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沿線的魯、蘇、浙三省對大運河各段進行了整治、擴建和渠化,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了青春,成為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運河沿線的主要港口有濟寧、徐州、邳州、泗陽、淮陰、淮安、寶應、高郵、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吳江和杭州等。
現在很多地市也很重視運河的重要性比如:2004年11月,聊城建設了第一座運河博物館,2005年12月15日,運河申遺發起人:鄭孝燮(古建專家91歲)、羅哲文(文物專家82歲)、朱炳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2歲)三老聯名向運河沿線18城市市長髮《關於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2006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明確支援“運河三老”的申遺公開信。
2011年4月,在揚州召開“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2013年11月,京杭大運河山東段被列入申遺專案的8個重點河段、15個重要遺產點保護專案已全部完成。
1、中國第一條小鐵路——1865年,英國商人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沿著護城河修建了一條一里長“展覽鐵路”德小鐵路,這是中國出現最早的一條鐵路。
2、不久,清統治者以:“觀者駭怪”為由,勒令把它拆掉。嚴格地說,這還不能算作實質意義上的鐵路。
3、中國第一條營業鐵路——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徵得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採取欺騙手段在上海擅築,擅自修建了淞滬鐵路(從吳凇到上海),於1876年7月建成通車,全長15公里,經營了一年多時間,這是中國最早辦理客貨運輸業務的第一條鐵路。後來清政府用28萬兩白銀將其贖回,全部被清政府贖回拆除了。
4、中國人自己修築的鐵路——唐胥鐵路,1881年開始修建的唐山至胥各莊鐵路,真正成功並儲存下來加以實際應用的第一條鐵路,從而揭開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
5、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幹——京張鐵路(豐臺柳村--張家口)。京張鐵路總設計師: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1906年開工建設,1909年建成通車。1923年平綏鐵路/京包鐵路(北京(北平)--張家口--包頭(綏遠))建成通車。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實際是在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東西橫貫西吉、固原、彭陽三縣。在固陽縣城北7公里處的色爾騰山上,一條蜿蜒的巨龍盤亙靜臥於崇 ...
不是刻意為誰修的。大唐芙蓉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開發區,大雁塔東南側,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而原唐代芙蓉園早在秦時就已開闢了皇家禁苑宜春苑並建有著名的離宮宜春下苑。隋文帝3年(公元483年),經過一番改 ...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1406年即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1420年即永樂十八年年建成。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 ...
萬里長城是在秦始皇的指揮下,由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修建。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現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 ...
生於明惠帝朱允文建文元年,逝世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二年。中國明代建築匠師。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曾參加或主持多項重大的皇室工程。1456年任工部左侍郎,負責建造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宮、皇宮前三殿、長陵、獻陵、裕陵、北京西苑、隆福寺等。 ...
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禪師離世。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 ...
都江堰是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
都江堰坐落於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