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門巴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保護現狀

門巴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保護現狀

  門巴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通用藏語,沒有本民族文字。但門巴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類別較多。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門巴族文化中瞭解關於其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保護現狀如何?

  一、門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狀況

  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門隅地區以及墨脫、錯那、隆子等縣。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門巴族總人口為0.89萬人,是我國22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

  門巴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按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我國政府關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規定,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民間文學類

  由於沒有文字,門巴族的民間文學透過口耳相傳的形式流傳下來,因此口承文化非常發達。其主要神話傳說有《鎮壓妖女》、《吉薩格來戰妖魔》、《房脊神》,講述娘江曲、達旺曲和普龍曲的《三兄弟河》、《那嘎湖》,講述空心母卻吉桑姆和獵人冬頓的《卻吉桑姆和冬頓》、神奇木匠《皮休嘎木》、《白馬兄弟與色》、《色目人鎮妖》、《遺留下來的號角》、《馬桑爾辛格烈學僧除妖》,頌揚行善積德、鞭撻貪慾的《湯科嘎布當上吉波(國王)》、《她為一袋麝香喪命》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神話《猴子變人》。門巴族民間文學中還有大量動物故事,比較著名的有《聰明的小鳥》、《野雞和烏鴉》、《貓喇嘛講經》、《杜鵑、啄木鳥和斑鳩》等。

  門巴族民間敘事詩《太波嘎列》是講述門巴族牧業始祖太波嘎列的英雄史詩。全詩共分14章,分別是《召喚歌》、《神牛歌》、《引牛歌》、《牧牛歌》、《四美歌》、《四飾歌》、《搭帳篷歌》、《搭灶歌》、《栓狗歌》、《擠奶歌》、《打酥油歌》、《遷徙歌》、《歡歌》、《誦歌》。從人們對太波嘎列的祈求開始,接著敘述了神牛的降生、牽牛、牧牛、搭賬篷、修爐灶、拴狗、擠奶、打酥油、遷牧場等,全面而又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門巴族牧業生產的過程。

為什麼要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訊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程序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所以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是刻不容緩。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與肯定,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很多國家的重視與保護,我國雖然起步較晚,然而也開始重視起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

  1、全面推進普查工作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眾多種類,在進行保護工作的時候可能出現遺漏忽略現象,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可以首先進行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在這之前應該做的是對文化進行分門別類的劃分,根據其性質特點以及地域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接下來根據不同種類安排不同工作人員小組進行,在此之前還要對於普查工作進行流程計劃,確保其可以順利進行。

  2、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四級名錄體系

  為了切實做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避免保護工作走過場的形式主義,部分官員借保護工作的名義將文化商業化的現象產生,在保護工作的時候建立四級名錄體系,就是國家、省、市、縣級四級名錄,形成從上到下的一個保護體系,國家的政策措施可以有效傳達到下級部門,並且可以有效實施,從而真正達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目的。

  3、認定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是一種發展著的文化形式,其載體是人,因此為了真正做到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就要加強其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這就要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支援遺產的傳承人以合理合法的形式組織的傳習活動,經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要做到的就是儘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發展成為團體的形式,這樣一來可以增大文化的傳承性和影響力,使得文化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4、建設生態保護區、實現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其周圍的生態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產生和傳承都是生態環境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因此在保護的過程中為了儘可能本真性的進行傳承,就要採取建設生態保護區、實現生態文化的方法,要做到點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環境較其他物質可控制較差,並且大的自然環境本身就很難控制,但是將環境空間縮小,在一個區域性的環境中這種難度就會降低很多,在小範圍的環境中,根據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使得其可以繼續發展較長時間,並儘可能產生更大的影響,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使得其可以立體發展。


保護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

  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訊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程序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所以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是刻不容緩。    ...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民族的傳承

  這期民族文化帶來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訊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訊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 ...

物質文化遺產分類,分門別類保護有法

  本期我們來民族文化看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蕪湖鐵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之一,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炭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   崑曲   崑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於明代(公元14—17世紀)。崑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 ...

“宣紙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

  據報道,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申報的“宣紙製作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中國宣紙集團公司2006年以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為主體申報的“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且是國內最大 ...

海淀區今年又新增曹氏風箏等4項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東方文化網訊:據悉,海淀區今年又新增曹氏風箏等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增的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曹雪芹傳說、手工藝品曹氏風箏、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和葛氏捏筋拍打療法。至此,海淀區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7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51項。加之此前已入選國家非物 ...

潮劇申報“人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潮汕地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潮劇在國內主要流佈在廣東東部、福建閩南漳州地區的雲霄縣、東山縣、詔安縣及平和縣等,廣泛流行於香港、東南亞、上海、以及西方許多國家和地方就有潮劇。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的尊敬,老百 ...

潮劇申報“人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潮劇傳統吉祥戲《五福連》之《京城會》   潮劇,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有“南國奇葩”的美譽,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及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潮劇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同時也是聯絡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間情誼的重要紐帶,因此,她是具有明顯代表性的地方劇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