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閔損蘆衣救母故事

閔損蘆衣救母故事

  閔子,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魯國青州宿國(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曹村鎮閔祠村)人。[1] 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

  蘆衣救母:周朝的魯國,有個姓閔名損,字子騫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幸過世了。父親娶了後妻,後妻又連續 生了兩個弟弟。人都有私心,因為不是自己親生的,所以後母對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別。後母平時對子騫很不好。嚴冬,後母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孩子穿著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兩個小孩子就算是在戶外玩耍小臉也是紅撲撲的。可憐的子騫卻裹在件單薄的蘆花做成的衣服裡。數九寒天,寒風刺骨,子騫經常被凍得四肢僵硬、臉色發紫。就是在這種極大的差別中,子騫也從來沒有一點怨言。他父親發現後要把後母趕走,閔損含淚抱著父親說:“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可是如果母親不在的時候,家裡的三個孩子就都要受涼捱餓了” 他父親非常地感動,於是就不再趕他的後母了。

孝義典故之閔損蘆衣

  閔損蘆衣(網路)

  詩曰:孝哉閔子,衣蘆御車,感父救母,千古令譽。

  春秋時期的魯國,有個姓閔名損字子騫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幸過世了。父親娶了後妻,後妻又連續生了兩個弟弟。人都有私心,因為不是自己親生的,所以後母對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別。後母平時對子騫很不好。嚴冬,後母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孩子穿著保暖的絲絮做的棉衣,兩個小孩子就算是在戶外玩耍也感覺不到冷。可憐的子騫卻裹在一件單薄的蘆花做成的衣服裡。數九寒天,寒風刺骨,子騫經常被凍得四肢僵硬、臉色發紫。就是在這種極大的差別中,子騫也從來沒有一點怨言。假如今天是我們,在這樣的家庭生活中,是否能夠承受?是否有勇氣繼續生活下去?可是子騫一點也不怨恨他的後母。

  在一個嚴寒的冬天,子騫的父親外出辦事,要子騫駕車。冰天雪地,子騫身上蘆葦做的衣服哪裡能抵擋住冬天的嚴寒!雙手被凍僵了,嘴唇凍紫了。一陣寒風吹過,子騫劇烈抖動的身體實在沒法抓緊韁繩,一失手,韁繩脫落了,這樣就引起了馬車很大的震動。因為子騫駕車的技術一向很好,今天卻大失水準。坐在後面的父親身體猛晃,就非常生氣地抽了他一鞭子,衣服破了,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頓時臉色大變,眼睛溼潤:原來,子騫的“棉衣”裡全都是一絲絲的蘆葦絮,沒有一片絲絮的影子!這樣寒冷的天氣,怎麼能忍受得了呢。讓孩子在三九天裡凍成這樣,遭這樣的罪,是自己沒有盡到作父親的責任啊!沒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這樣品行惡劣,對繼子如此狠毒。子騫的父親當即決定把妻子趕出門去。子騫聽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含淚抱著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就是說,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可是如果母親不在的時候,家裡的三個孩子就都要受凍捱餓了。他的這番話使父親非常感動,於是就不再趕他的後母了。看到閔子騫一點都不懷恨於心,後母深受感動,她對自己的行為深感後悔,從此也把子騫當成和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疼愛。

  在當時,如果子騫的父親一怒之下把後妻趕走了,那麼可以說,這個家庭從此以後就天倫不再,妻離子散,這是何等的悲慘。可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孝子子騫,才使整個家庭結局為之轉變,避免了淪落到如此悲慘境地。而造就這種轉變的力量只在我們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純潔之孝,也就是每一個人心目當中都有的自性的純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子騫一番挽留後母的話,非常的淒涼,非常的懇切,又非常的悲愍,完全是肺腑之言,連鐵石心腸的人聽後,都為之聲淚俱下,這是一個純真孩子的天性、善良與遠見。雖然古代許多的孝行、孝義也並不完全適合現在我們現代人的思想觀念,但從當時的道德觀來看,確實是孝行的典範。對於今天如何與繼父或繼母相處也有一定的啟示,儘量以自己善行去感化對方,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會有人心腸像鐵石一樣,多去溝通,一定可以免去許多的誤會與不愉快,維持家庭的完整最重要。

蘆衣順母的故事

  《蘆衣順母》是《論語先進》中的典故,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主要內容是周閔損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故事體現出小小周閔損說話有理,忍辱負重和能嚴格修悟自己的美德,充分體現其寶貴的佛性,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感動。


故事簡短

  1、主要內容是周閔損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   2、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 ...

是什麼意思

  1、《蘆衣順母》是《論語·先進》中的典故,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主要內容是講閔損(字子騫)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2、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 ...

沉香故事

  沉香救母:   內容:   華山聖母與凡人劉彥昌成婚產子,觸犯天條,被兄長二郎神壓在華山之下,聖母侍俾靈芝留下陪伴她。數月後,聖母誕下麟兒,取名沉香。她恐二郎神會加害兒子,遂託芝把香交昌撫養。沉香長大後與昌繼室王夫人所生的弟弟秋兒,因閃避太師之子秦官保的襲擊而令他撞牆而死。太師誓拿沉香填命。王夫人為了沉香 ...

沉香劈山故事

  1、從前有個書生叫劉彥昌(也有叫劉向,字彥昌),上京趕考時,順道登華山一遊。華山上有一座神廟,廟神三聖母(也叫華嶽三娘) 是玉帝的外甥女,妹妹。她美麗善良多情,自從被王母派遣到華山後,一直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這天,她正在廟中吟歌漫舞,消磨時光,突然發現一個書生跨進了廟門。她急忙登上蓮花寶座,化為一尊塑像。 ...

沉香劈山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沉香劈山救母最早見於失傳的元明雜劇《沉香太子劈華山》,大團圓結局反映出大眾的期盼,皮黃戲《寶蓮燈》定形於小說《西遊記》廣為流傳之後的清代,至今可見的還有清朝無垢道人的《八仙得道傳》,三聖母被壓的是泰山,幫沉香的是八仙,但書中並沒出現寶蓮燈。 ...

沉香故事

  1、民間傳說:“漢士子劉向(一說劉璽)進京趕考,路過華山神廟,題詩廟中,戲弄廟神華嶽三娘子,三娘怒欲殺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謂其與劉有三宿姻緣之份。三娘子遂與劉結為夫妻。三宿後,劉以沉香一塊贈別,囑他日生子,以此為名。三娘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華山,壓三娘于山下穴中。三娘於穴中產子,乃名“沉香”;又遣夜 ...

劈山故事

  1、劈山救母作為二郎治水傳說的一個分支延伸,見諸古人的小說或寶卷之中,現存有《二郎寶卷》,《道書十二種》,《西遊記》,《唐三藏西遊厄釋傳》等記載了二郎神劈桃山救出母親的神話。   2、又有沉香劈華山救母的神話傳說。   3、注:二郎神在古代典籍以及相關救母寶卷記載中並無妹妹。三聖母隸屬於華嶽神系,其父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