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閩臺600年曆史的“送王船”同安西柯隆重舉行

閩臺600年曆史的“送王船”同安西柯隆重舉行

  

  在閩臺有近600年曆史的“送王船”民間祭祀活動,昨日凌晨在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呂厝華藏庵隆重舉行,臺灣及廈漳泉地區的數萬名兩岸信眾共同參與了送王船祈福活動。

  首屆“閩臺送王船”文化節,由廈門閩南文化研究院和同安呂厝華藏庵管委會共同舉辦。昨日上午10點,“閩臺送王船”文化節在歷經百支隊伍一個多小時的踩街活動後隆重開幕,開幕儀式上,來自各地的舞獅隊、舞龍隊、車鼓弄、宋江陣、拍胸舞等多個“陣頭”到場助陣演出。

  據瞭解,同安呂厝“閩臺送王船”這一民俗文化活動源於明洪武年間,迄今超過600年的歷史,該民俗活動的影響範圍巨大,先後入選市、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呂厝華藏庵還被授予省、市級“民間信仰聯絡點”及市級“閩臺送王船傳承基地”。在昨日上午的開幕式上,主辦方還對 “閩臺送王船”國家、省、市級非遺和華藏庵省、市民間信仰點進行了揭牌儀式。

  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彭一萬告訴導報記者:“閩臺送王船是民間信眾的王爺崇拜,透過這種崇拜達到祈福、送邪、保平安。該活動源於明洪武年間,其也由最初的民間信仰發展到現在的民俗文化,歷經了600多年的時間,送王船的習俗在臺灣的金門、澎湖等很多地方都有,經過考察其發祥地大多源自同安呂厝華藏庵,送王船見證了同安是歷史上唐山過臺灣的一個重要節點,同安也因此擔負著對臺交流的使命。”

  華藏庵管委會主任呂篤卿介紹說,“送王船”是同安人氣最高的民間祭祀活動,每次都會吸引來自兩岸各地的朋友,當地也希望可以將此活動打造成為品牌旅遊文化活動。

漳州600年曆史 雙興宮保生大帝踏火日

  

  時間:農曆三月十三日 凌晨1時至6時許 地點:龍文區朝陽鎮西洋村崎嶺社

  事件實錄:法長點起火堆,哪吒鼓樂吟唱響徹天籟,在法長的帶領下,眾人吟唱著,繞炭火而行……最為過癮的,還是踏火,社裡的男丁抱著小孩,揹著進香的貢品,“過火過火,無事尾”(閩南語意為保平安)。

  凌晨1:00

  700斤木炭點火

  馮龍山最早在土埕上出現,他是司事的法長,負責點火,“我們今年用700斤木炭點火”。一個晚上他都在擔心哪個環節可能出現疏漏,準備一些必需的工具。

  一身紅色的清朝服飾,戴古代衙役帽,赤著腳的踏火隊員陸續出現在土埕上,儀式前,他們被要求吃齋,以示虔誠。

  孩子會被叫醒,揹著進香袋子的家人將孩子帶到土埕上,老人則攜帶鐵鍬,拎著鐵桶出現,他們要幹什麼呢?

  凌晨4:00

  奏響鼓樂吟唱

  持黑旗、搖鈴鐺、敲長柄扁手鼓、舉長刀、敲馬鑼、擊天尺,在馮龍山的帶領下,隊員繞著熱熱的炭火開始吟唱請神曲。

  夜空下,他們虔誠地繞炭火環行,一遍又一遍,盡情盡興吟唱,赤腳行走在土埕上,唱腔一會兒急一會兒緩,令人震撼,也讓人感到神秘。

  馮龍山說,他們從正月初八就開始訓練,每個月練一星期,由於請神曲吟唱起來很有韻律,朗朗上口,很多年輕人也喜歡。

  清晨6:00

  挨個踏火祈福

  法長揮舞長刀在空中寫了個“水”字,第一個赤腳踢散炭火,踏火而過。

  隊員緊隨其後,接著是抬神像的,最後是社裡的村民,年紀小的由長者抱著、揹著衝過火堆,家裡男丁不在家的,則早已請邊上的人將孩子和進香的袋子一起揹著踏火。

  踏火隊伍一過,拿鐵鍬、鐵桶在一旁的婦人們趕緊圍搶炭火,她們把鏟來的炭火帶回家,冷卻後,分成多份放置在家裡的豬欄、鴨舍、雞窩、羊圈、牛棚等處,保佑家中六畜興旺。

  昨天(農曆三月十三),是雙興宮保生大帝哪吒鼓樂的踏火日。

  而兩天後,農曆三月十五,是保生大帝吳夲(tāo)的生日,為了錯開祭拜高峰,崎嶺社人在農曆三月十三帶著貢品,到吳夲的故鄉——龍海角美白礁進香,保佑家人平安,子女向學,生意順利,無病無災……哪吒鼓樂踏火儀式是社裡每年進香前的傳統。

  原來,這哪吒鼓樂是閩臺地區民間信眾踏火時的一種古老吟唱表演,藉此以求驅邪消災,明代從道教聖地山西閭山傳入漳州,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送王船的由來

  1、送王船的由來: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爺。關於王爺的傳說尚無定論,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最晚也到清代雍正年間。2004年同安區西柯鎮呂厝村送的是第148任王爺,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此王爺並非代表“瘟神”,而是代替皇帝巡遊四方、賞善罰惡,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般是三到四年舉行一次,透過擲筊在固定的農曆月份確定某一天舉行送王船儀式,製造一艘王船,或是用杉木製成,或是紙製,把王爺請上王船,載上柴、米、油、鹽以至各項生活用品等實物,在海邊焚燒。

  2、該習俗一般3到4年舉行一次,透過擲筊確定在固定農曆月份中的某一天舉行。送王船習俗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廈門的意義

  1、送王船的意義是大陸同臺灣同胞民間文化交流的紐帶。人緣關係創造了神緣關係,而神緣關係又密切了人緣關係,對於王爺的崇拜在海外華僑、華人中具有深遠的影響,也是海外華僑、華人鄉探親,尋根謁祖和進香朝拜的“根”之一。   2、它發揮著聯絡海內外親人情誼,增進共識,促進民間文化交流的社會功能。這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 ...

什麼是

  1、送王船也稱燒王船、祭王船、貢王等,是一種消災祈安的祭典,是王爺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儀,是閩南人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閩臺海洋文化的表徵之一。   2、所謂送王船就是在特定的日子,建造一隻精美的“王船”。裝載金錢、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和雞羊等牲禮,請來代天巡狩的王爺上船並將孤魂野鬼一併帶走,使之隨王爺和王船 ...

主人公是誰

  1、送王船也稱燒王船、祭王船、貢王等,是一種消災祈安的祭典,是王爺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儀,是閩南人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閩臺海洋文化的表徵之一。   2、所謂送王船就是在特定的日子,建造一隻精美的“王船”。裝載金錢、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和雞羊等牲禮,請來代天巡狩的王爺上船並將孤魂野鬼一併帶走,使之隨王爺和王船 ...

指的是

  1、送王船指的是什麼?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是閩南人表達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擁有600多年的歷史,透過一系列祭祀儀式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2、送王船怎麼由來的?   (1)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 ...

簡介

  1、送王船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福建省廈門市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廈門“送王船”以同安西柯鎮呂厝村、海滄鐘山村、湖裡鍾宅村3個地方的規模較大;在海滄說到規模大小石塘規模最大。該習俗一般3到4年舉行一次,透過擲筊確定在固定農曆月份中的某一天舉行。送王船習俗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 ...

的來歷

  1、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是閩南人表達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擁有600多年的歷史,透過一系列祭祀儀式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2、2020年12月17日,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絡的儀式及相關實 ...

廈門是什麼時候

  1、廈門送王船是福建省廈門市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廈門“送王船”以同安西柯鎮呂厝村、海滄鐘山村、湖裡鍾宅村3個地方的規模較大;在海滄說到規模大小石塘規模最大。該習俗一般3到4年舉行一次,透過擲筊確定在固定農曆月份中的某一天舉行。送王船習俗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