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起源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中秋節的三大傳說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唐朝時期,人民生活富裕,國泰民安,人們也有很多的空閒時間和金錢來舉辦各種活動。而中秋節正好是秋高氣爽,農活空閒的時候,所以在唐朝這個節日也就變得相當重要,帝皇群臣也希望這個以這個節日來表示他們的功績。又有唐朝詩人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曾寫:“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在時間上取中,符合咱們的中庸之道;天氣上冷熱相宜,月相又圓,所以八月十五賞月便成為一種風俗。

  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後來明清時期也繼承了這個節日的風俗,而且節日的內容更加豐富,並有猜燈謎,看花燈等活動。

  中秋節的三大傳說

  一、嫦娥奔月: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一個名叫后羿的青年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連續射下了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據說王母為獎勵后羿射日,賜給他一粒不死藥。並告訴他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此藥交給嫦娥珍藏。心懷鬼胎的蓬蒙乘后羿出獵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隨即身子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來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也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二、玉兔搗藥:據說嫦娥身體變輕,在服下不死藥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麼壓下身子,恰好抱起了一直自己餵養的白兔。白兔當然無法留住嫦娥,隨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為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

  三、吳剛伐桂: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 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

  中國地域博大,東西南北四方風俗迥異,關於中秋節各地的習俗,也是各有千秋。在福建浦城中秋節的這一天,女子務必要穿行南浦橋,這樣能夠為自己祈福,身體健康長壽。在建寧,中秋節這一天的夜晚,已經結婚的女子需要掛燈,向月宮求子。

  而在廣東潮汕,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需要拜月,夜幕將至,皓月當空,每家每戶的婦女需要設案當,在桌子上擺滿佳餚作為祭禮,誠懇的祈禱今後能夠平安喜樂。

  河北省的人將中秋節稱為小元旦,我們從這裡能夠看到,這裡的人將中秋節看得分外重要。在中國歷史上,中秋節處於豐收時期,在古代,對於以農為本的百姓來說,中秋節更是分外重要,而河北省部分地區的人正是沿襲了這種習俗。他們認為,在中秋節下雨是十分不吉利的,因此在中秋節這一天,他們經常會祈禱,千萬不可下雨。

  在江南地區,自古以來,風流雅士多出自於此。在中秋節這一天,人們喜歡結伴登樓賞月。在明朝初期,南京甚至建立了許多賞月的樓宇,比方說望月樓以及朝月樓,都用來供文人雅士或者平民百姓賞月。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一詞,始見於《周禮·夏官·大司馬》:“中秋,教治兵。”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中秋成為節日,應在隋唐之時。因為根據我國目前最早的歲時專著《荊楚歲時記》來看,至少在南北朝時還沒有“中秋節”的概念。

  中秋節傳說:唐明皇遊月宮

  唐代《開元遺事》上記載:中秋夕,唐明皇與楊貴妃臨太液池望月。官民效仿,形成了中秋賞月的習俗。《唐逸史·仙傳拾遺》亦云:“開元中秋夜,明皇於宮中玩月,羅公遠奏臼: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杖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上同登,行至大臣厥,曰:此月宮也。”式集異記》以及後來的《太平廣記》,同樣載有此事,但是陪唐明皇遊月宮的又變成了處州道士葉法善。明代淩濛初將這一故事演化成通俗小說“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禪鬥異法”,編入《拍案驚奇)),說的是唐明皇在月宮中的仙女處學得了《霓裳羽衣曲》云云。由於它是通俗小說,不脛而走,膾炙人口,所以一般人認為中秋賞月自唐明皇開始。明代的學問家郎瑛反對此說,他在《七修類稿》書中認為:唐明皇遊月宮或是好奇者杜撰,或是宮人以訛傳訛,不足為信,所以中秋賞月與此無關。清代程升允著的《幼學瓊林》中堅持說:“中秋月朗,明皇帝遊於月殿。,此書為舊學校的啟蒙讀物,影響極大,將唐明皇遊月宮看作為中秋節的遠源。

  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1、祭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2、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人們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3、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

  “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

  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來歷一般有三種說法:

  1、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發展到後來,貴族官吏、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

  2、源於農業生產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成熟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日,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月餅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衍生出中秋節慶。


中秋佳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根據什麼由來

  中秋佳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根據什麼由來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 ...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故事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故事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一詞,始見於《周禮·夏官·大司馬》:“中秋,教治兵。”早在周代,人們就認為此良辰美景正是教練兵士的好時期。但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中秋成為節日,應在隋唐之時。因為根據我國目前最早的歲時專著《荊楚歲時記》來看,至少在南北朝時還 ...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國慶節的來歷簡介50字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   一說: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 ...

中秋的由來中秋節由來

  1、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2、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3、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 ...

中秋節由來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三秋之半,故稱為“中秋”。在中國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   中秋節習俗主要包括:賞月、吃月餅、祭月、燃燈 ...

中秋節由來

  1、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了唐代,這種祭月風俗更為人們重視,《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 ...

中秋猜燈謎的由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猜燈謎

  導語:猜燈謎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娛樂形式,也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人們喜歡的一種智力活動遊戲。有些朋友不清楚中秋猜燈謎的由來是什麼?中秋節為什麼要猜燈謎?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漲知識的節奏,還不趕緊來圍觀圍觀。   中秋猜燈謎的由來   中秋節燈謎由來在我國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