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中秋節的三大傳說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唐朝時期,人民生活富裕,國泰民安,人們也有很多的空閒時間和金錢來舉辦各種活動。而中秋節正好是秋高氣爽,農活空閒的時候,所以在唐朝這個節日也就變得相當重要,帝皇群臣也希望這個以這個節日來表示他們的功績。又有唐朝詩人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曾寫:“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在時間上取中,符合咱們的中庸之道;天氣上冷熱相宜,月相又圓,所以八月十五賞月便成為一種風俗。

  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後來明清時期也繼承了這個節日的風俗,而且節日的內容更加豐富,並有猜燈謎,看花燈等活動。

  中秋節的三大傳說

  一、嫦娥奔月: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一個名叫后羿的青年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連續射下了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據說王母為獎勵后羿射日,賜給他一粒不死藥。並告訴他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此藥交給嫦娥珍藏。心懷鬼胎的蓬蒙乘后羿出獵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隨即身子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來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也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二、玉兔搗藥:據說嫦娥身體變輕,在服下不死藥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麼壓下身子,恰好抱起了一直自己餵養的白兔。白兔當然無法留住嫦娥,隨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為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

  三、吳剛伐桂: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 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

  中國地域博大,東西南北四方風俗迥異,關於中秋節各地的習俗,也是各有千秋。在福建浦城中秋節的這一天,女子務必要穿行南浦橋,這樣能夠為自己祈福,身體健康長壽。在建寧,中秋節這一天的夜晚,已經結婚的女子需要掛燈,向月宮求子。

  而在廣東潮汕,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需要拜月,夜幕將至,皓月當空,每家每戶的婦女需要設案當,在桌子上擺滿佳餚作為祭禮,誠懇的祈禱今後能夠平安喜樂。

  河北省的人將中秋節稱為小元旦,我們從這裡能夠看到,這裡的人將中秋節看得分外重要。在中國歷史上,中秋節處於豐收時期,在古代,對於以農為本的百姓來說,中秋節更是分外重要,而河北省部分地區的人正是沿襲了這種習俗。他們認為,在中秋節下雨是十分不吉利的,因此在中秋節這一天,他們經常會祈禱,千萬不可下雨。

  在江南地區,自古以來,風流雅士多出自於此。在中秋節這一天,人們喜歡結伴登樓賞月。在明朝初期,南京甚至建立了許多賞月的樓宇,比方說望月樓以及朝月樓,都用來供文人雅士或者平民百姓賞月。

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三秋之半,故稱為“中秋”。在中國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

  中秋節習俗主要包括:賞月、吃月餅、祭月、燃燈、觀湖、玩兔兒爺、走月、觀花燈、飲桂花酒等。

中秋節如何由來的 中秋節的真正來歷說法(細解)

  中秋節是如何來的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屬於中國的重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也稱之為團圓節,中秋節的來歷,都是有講究和根據,一直以來人們都是從古代到現代都是一直根據這些來習俗的。

  中秋節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是源自於古代的帝王祭祀的活動,第二種就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曆生產有關係。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從古代的古籍也有所說記載,在《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也就 說在在春秋時代的時期,帝王就有了祭月和拜月的這些,然後一些貴族和文人學士都是紛紛的模仿,一直流傳於民間。

  中秋節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一直都是屬於收穫的季節,秋的解釋莊稼成熟曰秋。在八月的中秋,農作物和各種的果樹之類的都是開始了成熟,農民為何慶祝豐收,都是代表了喜悅的心情,而在中秋的這天節日中,都是代表了秋天就是在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就是中秋節的中間,而十五日也是在八月的中間,所以也是在古代的時候遺傳下來的習俗來的。


中秋節的真正來歷 中秋節由來和傳統風俗

  中秋節的真正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 ...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國慶節的來歷簡介50字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   一說: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 ...

閩南地區“博餅”是什麼 中秋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中秋對每個大人和小孩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值得盼望的節日了,相對於很多節日來說中秋真的算得上是大家比較重視,也比較熱鬧的節日了,古時就有了非常悠久的一些傳統的習俗,像賞月和吃月餅都是中秋必備的一些習俗了,不做總會覺得缺點什麼。   博個好彩頭   其實閩南地區的人博餅 的習俗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寓意的,就是希望在接 ...

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月餅又被稱作是團圓餅,因為它的形狀是圓的,所以也就寓意著家庭美滿成為了家人團聚的象徵,這種美好的寓意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到了今天依然非常適用。   也因為這個原因,月餅成為了中秋節家家戶戶必備的食物,亦或是走訪親朋好友必備的禮品,而且現在的月餅不像古代那麼單一,現 ...

中秋節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的傳統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的傳統來歷是什麼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農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稱中秋,所以這是中秋節的來歷素因之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 ...

關於中秋節由來 中秋節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 ...

中秋節賞月寓意 中秋節賞月的來歷

  中秋節賞月寓意   寓意著團圓美滿,闔家歡樂,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傳說嫦娥為保丹藥不落入惡人之手,誤食後昇天奔月,恰值農曆八月十五,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思念她,而在這一天賞月、吃月餅,盼其歸來。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苦幹,老百姓眼看無法生活下去。後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登上崑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