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乞巧節的古詩+乞巧節的經典詩句

關於寒露的古詩 寒露節氣古詩詞經典詩句鑑賞

  關於寒露的古詩 寒露節氣古詩詞經典詩句鑑賞

  《詠廿四氣詩 寒露九月節》

  唐代: 元稹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

  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芙蓉亭》

  唐代: 柳宗元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鍾。

  《池上》

  唐代: 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 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裡。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寒露日阻風雨左裡詩》

  宋代: 曹彥約

  久謂熱當雨,茲來歸近家。

  露寒遲應節,天變勇飛沙。

  甕白應浮酒,籬黃可著花。

  一江三十里,直欲問仙槎。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代: 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關於乞巧節的古詩 乞巧節的經典詩句

  關於乞巧節的古詩 乞巧節的經典詩句

  乞巧

  唐代: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鵲橋仙·乞巧樓空

  清代: 納蘭性德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予縫綻。

  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辛未七夕

  唐代: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六麼令·夷則宮七夕

  宋代: 吳文英

  露蛩初響,機杼還催織。婺星為情慵懶,佇立明河側。不見津頭艇子,望絕南飛翼。雲梁千尺。塵緣一點,回首西風又陳跡。

  那知天上計拙,乞巧樓南北。瓜果幾度淒涼,寂寞羅池客。人事迴廊縹緲,誰見金釵擘。今夕何夕。杯殘月墮,但耿銀河漫天碧。

  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宋代: 晏幾道

  喜鵲橋成催鳳駕。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乞巧雙蛾加意畫。玉鉤斜傍西南掛。

  分鈿擘釵涼葉下。香袖憑肩,誰記當時話。路隔銀河猶可借。世間離恨何年罷。

  乞巧詞

  唐代: 施肩吾

  乞巧望星河,雙雙並綺羅。不嫌針眼小,只道月明多。

  乞巧行

  明代: 何景明

  鵲橋崔巍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岳陽女兒迎七夕,乞巧樓高高百尺。

  華燈明月光窈窕,結綵蟠花綺羅繞。富家女兒恃嬌小,年年乞巧不得巧。

  貧家女巧世所稀,只為他人縫嫁衣。須臾露溼金剪刀,只星漸沒河漸高。

  人間天上兩迢遙,步襪仙裙空寂寥。君不見古來巧拙何足語,歲歲樓前競兒女。

  秋景 乞巧文

  宋代: 劉辰翁

  能拙吾無比,高靈昔有聞。不知天下巧,乞以世間文。

  果列空庭露,香浮入漢雲。天孫何冉冉,柳子蓋云云。

  有說能要我,無才可贈君。絳衣持節後,窮達竟何分。

  乞巧節的習俗

  在民間,七夕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以上所說的月下穿針、蜘蛛卜巧、丟巧針、擲松針外,還有在井邊、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哭泣,以麥、豆嫩投放水中等多種乞巧方式。

  在七夕乞巧活動中,婦女們不僅可以向織女乞求技藝,還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需要,向織女乞富、乞壽、乞子、乞愛情:經濟不富足的乞求財富;身體贏弱的乞求健康長壽;沒有/乙子的可以乞求貴子;沒有婚嫁的可以乞求長得更漂亮以獲純真愛情。在眾多的願望中,每人只得乞求一種,而且要連乞二三年方現心誠。在乞巧之前,要事先祭拜牛郎織女,祭拜之後跪地祈禱,心中默唸自己的心願。乞巧活動結束時,婦女們一般將供奉的瓜果等供品一半投於房上以供天女享用,另一半留給自己,與大家分食。亦有的地方將所用花粉一半投於房頂,一半留作自用,以求長得像織女一樣聰穎美麗。

乞巧節七月初七情人節

  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也稱為“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是古代少女、閨婦最重視的節日。如今“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民間又稱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原為乞巧節。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節俗是曬經書及衣裳,以向雙星乞願和穿針乞巧。“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對時間、對數字的崇拜。

  農曆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織女七姐,虔誠地陳列花果、女紅。各地民俗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曬書、曬衣、為牛慶生、吃巧果等等。乞巧節,乞巧有一種是“卜巧”,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

  吳地民間在七月初七夜,向織女乞求智慧和技藝的“乞巧”習俗。先時,用茶杯盛井水與河水混合的“鴛鴦水”,置於庭院承接露水攪和,日照後水面生膜,姑娘們將小針投入,浮於水面,視水底針影。如針影呈雲龍花草狀即為“得巧”,而似椎杵狀者為“拙巧”。

  七月初七,吳地有各色各樣巧果可買。

  農曆七月初七,正是盛夏。晚上,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牛郎織女”傳說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

  相傳,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女子在這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傳說,七夕的夜晚,不僅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在瓜果架下可聽到兩人相會時的脈脈情話。也許,這就是七夕成了“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每年在七月初七,蘇州會舉辦各種相親、聯誼活動,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古代是什麼 又叫什麼

  古代乞巧節是什麼節 乞巧節又叫什麼節   乞巧節也叫作七夕節。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 ...

七夕為什麼叫 七夕又叫乞丐的原因由來

  七夕為什麼叫乞巧節七夕節又叫乞丐節的原因由來   七夕這天又是七姐誕,這天人們會拜七姐來祈福、乞巧。七夕節乞巧是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七姐誕,又稱七娘會、七孃媽誕等。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七 ...

什麼 是什麼意思

  乞巧節是乞巧什麼 乞巧是什麼意思   “乞巧”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巧藝的意思。婦女們的心靈手巧,大都是透過做針線活體現出來的。七夕時穿針乞巧,自然和織女有著密切的關係。陶宗儀在《元氏掖庭記》(一卷)中記載,七夕宮女們登上高臺,各用五彩絲線穿“九尾針”,比賽看誰最先穿完九個針孑L,先穿好的人便是“得巧”,後 ...

又叫什麼

  1、乞巧節,又稱七夕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 ...

古詩的意思

  1、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原文: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古詩的中心思想

  1、這首詩的前兩句寫的是我國民間傳統神話古詩——牛郎和織女,點明瞭背景。後兩句描寫的則是乞巧節夜間各家各戶紛紛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畫面,十分熱鬧。全詩語言質樸平實,構造出來的畫面是非常形象生動,表現出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2、《乞巧》作者:林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 ...

古詩有哪些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