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積體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記憶體儲器及輸入輸出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微型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小、靈活性大、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把微型計算機整合在一個晶片上即構成單片微型計算機。由微型計算機配以相應的外圍裝置及其他專用電路、電源、面板、機架以及足夠的軟體構成的系統叫做微型計算機系統,即通常說的電腦。
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積體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記憶體儲器及輸入輸出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微型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小、靈活性大、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把微型計算機整合在一個晶片上即構成單片微型計算機。由微型計算機配以相應的外圍裝置及其他專用電路、電源、面板、機架以及足夠的軟體構成的系統叫做微型計算機系統,即通常說的電腦。
微型計算機可以按照效能指標、用途、原理等進行分類。
微型計算機,是指由微處理器作為CPU的計算機。由大規模積體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由微處理機(核心)、儲存片、輸入和輸出片、系統匯流排等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靈活性大、價格便宜、使用方便。這類計算機的普遍特徵就是佔用很小的物理空間。微型計算機使用的裝置大多數都緊密的安裝在一個單獨的機箱中,也有一些裝置可能短距離地連線在機箱外,例如顯示器、鍵盤、滑鼠等等。一般而言,一臺微型計算機的尺寸可以使之很容易擺放在大多數桌面上。相對的,更大的計算機像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可以佔據部分機櫃或者整個房間。大多數微型計算機只能同時服務單使用者,但是一些執行類Unix作業系統的PC和工作站可以同時提供多個使用者使用。如同所有的計算機,微處理器負責所有的計算和資料處理工作。與CPU一同工作的資料儲存有兩種,非常高速但易失的RAM以及較低速但非易失的磁碟。
1、第1階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檔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1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處理器和分別由它們組成的MCS-4和MCS-8微機。
2、第2階段(1971—1977年)是8位中高檔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2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
3、第3階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3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處理器。
4、第4階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處理器時代,又稱為第4代。其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
5、第5階段(1993-2005年)是奔騰(pentium)系列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5代。典型產品是Intel公司的奔騰系列晶片及與之相容的AMD的K6系列微處理器晶片。
6、第6階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處理器時代,通常稱為第6代。“酷睿”是一款領先節能的新型微架構,設計的出發點是提供卓然出眾的效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效能,也就是所謂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