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國的道理論據
關於愛國的道理論據
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牢三年,多次嚴辭拒絕敵人的勸降。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2、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留學日本。1904年元旦,日本帝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3、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聞清政府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訊息後,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他在血書裡陳述亡國的悲慘,鼓舞同胞起來戰鬥。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裡還在不停地喊救國救國。被救醒後,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日本寄回國內。
求苦難使人堅強的道理論據2個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3、德謨克里特:能使愚蠢的人學會一點東西的,並不是言辭,而是厄運;
4、莎士比亞: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氣節;
5、亞里士多德:憐憫是一個人遭愛顧運而引起的,恐懼是這個遭受厄運的人與我們相似而引起的;
6、貝多芬: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
7、愛默生: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8、拜倫:災難是真理的第一程。
寧靜是一種達觀道理論據
寧靜,是經歷滄桑後的沉靜,一種充滿內涵的平和境界。諸葛草廬中門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透過此聯揭示了諸葛亮的高尚德操。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關於化解矛盾的道理論據
關於化解矛盾的道理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比如狼和羊,階級矛盾等等。
中國古訓,以和為貴,但是化解矛盾,其實是各利益方的博弈而已,每方都想獲取最大利益,只有牢牢抓住利益,當然這裡利益是廣義的,不光是物質,還有精神上的。這一點是化解矛盾的關鍵。
還有各方的自身實力的背景, 化解 ...
議論文道理論據
議論文道理論據,是指對某個問題或者觀點進行論證說明其正確或錯誤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諺語、古代文獻等進行證明的材料。
議論文道理論據,來源於實踐,是已經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即透過講道理來說明一個問題,也可以是對問題的分析、解釋說明的過程,議論文道理論據包括經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 ...
讀書有益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精神能補物質的不足。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鬥中取得勇敢。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 ...
什麼是道理論據
道理論據是指為了對某個問題或者觀點進行論證說明其正確或錯誤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諺語、古代文獻等進行證明的材料,一般指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就是透過講道理來說明一個問題。它也可以是對問題的分析、解釋說明的過程。它包括經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 ...
找關於勤奮的道理論據
1、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
2、張衡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3、華羅庚說: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4、童第周說: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5、韓愈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6、郭沫若說: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7、茅以升說: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 ...
關於無私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兩彈元勳鄧稼先對祖國的奉獻: 19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為中國的國防事業進行著艱苦的科 ...
關於誠信的道理論據
1、一千句謊言蓋不住一個事實。臧克家《自已的寫照》
2、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陶行知文集《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
3、要除去虛偽的臉譜。魯迅《我之節烈觀》
4、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誠。《新唐書.陸贄傳》
5、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6、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