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菊與刀》,作者是關谷宜子。
2、《武士道》,作者是大槻桃。
3、《百代盛衰·日本皇室》,作者是田島名津子。
4、《日本天皇列傳》,作者是島善子。
5、《孝謙傳》,作者是大友淳。
6、《源氏物語》,作者是嵐富美子。
7、《平家物語》,作者是石丸夜夜子。
8、《伊勢物語》,作者是広岡京香。
9、《東史郎日記》,作者是川辺槙子。
10、《羅生門》,作者是河野興子。
1、《菊與刀》,作者是關谷宜子。
2、《武士道》,作者是大槻桃。
3、《百代盛衰·日本皇室》,作者是田島名津子。
4、《日本天皇列傳》,作者是島善子。
5、《孝謙傳》,作者是大友淳。
6、《源氏物語》,作者是嵐富美子。
7、《平家物語》,作者是石丸夜夜子。
8、《伊勢物語》,作者是広岡京香。
9、《東史郎日記》,作者是川辺槙子。
10、《羅生門》,作者是河野興子。
對於日本的文化,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的熟悉,就如動漫動漫中就有很多介紹日本的文化的,我們中國喜愛動漫的人就不在少數。那麼日本的文化為什麼那麼吸引人呢?本期的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1、動漫
日本文化中,不能不談的就是日本的動漫,包括漫畫、遊戲、周邊等。po主是一個90後,看過的國產動畫也不少,比如藍貓淘氣三千萬、虹貓藍兔、邋遢大王、西遊記、哪吒、寶蓮燈等等,都是很優秀的動畫作品。可是這些作品隨著我們的年紀增長而逐漸消失了。
回過頭來看日本,犬夜叉、灌籃高手、魔法少女櫻、數碼寶貝、四驅兄弟等等,這些作品伴隨著很多的80後和90後度過童年,明明已經完結,有的甚至有20年的歷史,可是如今他們卻依舊活躍在現代人的身邊。
2、影視
相信很多人喜歡日本電視,源自於日本影視的荒誕、獵奇,再加上一點哲理。多角度的思考人性,以及可以毫不顧忌地赤裸裸展露罪惡的心,這是大多人所喜聞樂見的,是中國影視所難以呈現的。
韓劇給愛幻想愛做夢的人營造了一個粉紅色的泡泡,觀眾沉浸在編劇織好的美夢裡,沉淪、迷戀。日劇則是將殘酷的現實用刀子劃開,裡面噁心的、黑色的、腐臭液體就那麼流了一地。
3、文化本身
文化需要載體,才能得以呈現、得以傳承,而影視作品則是文化的最好傳播媒介。日劇里人群吵雜的居酒屋,鏡頭裡精緻的小吃,櫻花樹下漂亮的穿和服的女孩,那轟隆隆的火車鳴笛聲,乾淨的小街道,是這些小美好構成了日本,讓我們認識到日本,進而喜歡上日本。
國內的古裝劇如今多是架空歷史的玄幻劇,過於華麗的服飾和造型失去了中國古代的樸素美感,粗鄙的臺詞沒有體現出古人的神韻,飯桌上的點心也看著沒有什麼食慾;而現代劇多半是家庭倫理+黑色職場,劇裡的服飾和妝容不是仿韓就是仿美,並沒有帶給觀眾一些能夠參考的價值,拖沓冗長的劇情和沒營養的臺詞,更是現代國內影視的詬病。
在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歷史過程中,在每個階段都會出現名人,他們可能是在不同領域,做出了不同的貢獻,被國家、被人民視為珍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化名人,去了解日本的七大文化名人,看看他們都有怎麼樣的故事。
豐臣秀吉:
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曾任太政大臣、關白,繼室町幕府之後,近代首次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豐臣秀吉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出身[1],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富有才幹而逐漸發跡,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
他是1590年至159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被稱為“太閣”。建立了新的封建體制。實行士農工商政策。獎勵新興工商業,扶植城市的發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頒佈刀狩令,令全國收繳民間武器,以防止農民起義。鞏固了兵農分離制度,使武士集中居住於城市。宗教方面,保護佛教寺院,壓制天的傳佈,西班牙傳教士,開日後禁教鎖國之先河。豐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社會由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封建社會轉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並發動文祿慶長之役,後病逝。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他是當今日本天皇明仁的曾祖父。
慶應3年(1867年)睦仁繼位天皇並經歷德川幕府戊辰戰爭,推翻德川幕府的統治並實行“王政復古”,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慶應四年(1868年)改元明治,採取“一世一元制”。明治元年(1868年)[1]頒佈一系列維新舉措,實行明治維新,帶領日本自封建社會邁入工業化世界大國。
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時四十三分,明治天皇因尿毒症去世,享年60歲。陵墓為京都的桃山伏見陵。
石田梅巖:
石田梅巖,心學家,日本商人學者,名興長,通稱勘平,號梅巖。
石田梅巖創立的“石門心學”作為德川時代“町人的哲學”或“道德性實踐之實學”,在日本思想史和經濟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心學與儒學有關,從而具有中日思想比較研究的價值;心學闡釋職業倫理與商人贏利的合理性等,與中國經濟思想史有聯絡,成為兩國經濟思想比較以及東亞經濟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內容;心學賦予經濟倫理以宗教意義,被稱為類似於馬克斯·韋伯(MaxWeber)提出的,具有有別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特殊意義,從而又有現代化理論研究的價值。
主要著作《都鄙問答》和《齊家論》,及其後學編輯的《石田先生語錄》、《石田先生事蹟》等。其後他的約400個信徒繼續開展心學運動,得到政府鼓勵,在全日本發展到81個學校,然而由於教義日趨武斷、陳腐,信者漸少;到江戶時代末期,這一運動終於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