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鄰盜斧的典故是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走,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後,他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含義: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疑鄰盜斧的典故是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走,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後,他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含義: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1、原文如下:人有忘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2、譯文如下: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觀察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像偷斧子的。
後來,丟斧子的人在山谷裡挖地時,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走路的樣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臉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談話語,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疑鄰竊斧的意思是處理事情,考慮問題,判斷是非,應該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的事實。
疑鄰竊斧,是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中的一則寓言,《呂氏春秋·去尤》記載了一篇類似寓言《疑鄰竊鈇》。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