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傳說有哪些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傳說有哪些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習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當天各種風俗活動大全

  端午節習俗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當天各種風俗活動大全

  端午節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洗草藥水、放紙鳶、盪鞦韆、貼“午時符”、系百索子、打午時水、浸龍舟水、放紙龍、龍船飯、睇龍船、點艾條、薰蒼朮、贈香扇、曬百日姜、掛黃葛藤、畫額、佩香囊、佩長命縷、拴五色線、食粽、採藥製茶、立蛋、佩豆娘、貼五毒圖、遊旱龍、劃喜船、九獅拜象、搶青、馬拉溜、掛鐘馗像、品花宴等等。

  具體介紹:

  賽龍舟

  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考古表明,距今7000年左右,在沿海繁衍的先民就利用獨木舟在近海進行捕撈活動。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龍舟最初是用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後來發展為木板製作的龍形船。在古代典籍有關龍舟起源的記載中,最早是出現在東漢。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划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透過祭祀圖騰——龍,以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民間認為艾草還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艾草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洗草藥水

  洗草藥水,端午習俗之一,端午這天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藥。端午日洗草藥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藥煮草藥水沐浴的習俗,端午草藥的藥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草藥水,即是古籍記載的沐蘭湯,關於洗草藥水習俗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末的《大戴禮記·夏小正》中,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或草藥,有香氣,可煎水沐浴。《歲時廣記》卷二十二“採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此俗至今尚存,且廣泛流行。在廣東,兒童用苦草麥藥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則到江河、海邊沖涼,謂之洗龍舟水,洗去晦氣,帶來好運。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透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陽以四色線係臂,並佩戴香囊,小巧玲瓏精緻可觀。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內裝香料,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或者採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藥粉,再用綵綢扎繡而成,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挑“端午擔”

  挑“端午擔”指的是過去每逢過農曆端午節,“毛腳女婿”(寧波人稱已定親的準女婿為“毛腳女婿”)要用披紅掛綵的米籮筐,挑上一份厚重的禮品到女方家裡去,這便是挑“端午擔”。

  鑄陽燧

  東漢王充的《論衡》記載了端午節“鑄陽燧”的禮儀習俗:“陽燧取火於天,於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摩勵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認為,午月午日午時具三重之火,是陽氣極盛之時,在此時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鑄鏡的時刻,鑄成的銅鏡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力。以鏡辟邪的習俗,在南方沿海一帶有著廣泛的應用和遺傳,常能見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帶著銀製的鏡子等飾物,這類銀飾、小鏡子等,就是用於孩子們辟邪。新建的寺廟道觀,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裝飾著銅鏡。就是現代小區嶄新建築的門、窗上方,也往往能發現懸掛著的鏡子,這些都是用於所謂的辟邪。由此可見鏡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間根深蒂固。

  栓五色絲線

  五色絲線,又俗稱五色絲、五彩絲。古俗名稱避兵繒、朱索等。系在蚊帳、搖籃上的又叫宛轉繩、健繩。應劭《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孃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浸龍舟水

  端午節期間浸龍舟水是華南地區的傳統習俗,人們將端午前後的降強水稱之為龍舟水、端陽水、發龍水、龍降水等,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仲夏端午蒼龍群星飛昇於正南中天。在民間信俗中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飛天,行雲布雨。自然現象上,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我國南方暖溼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廣東和廣西、福建、海南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當端午強降水來時,江河水位迅速上漲,為扒龍舟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條件。按照傳統說法浸龍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心。每年“龍舟水”來時,人們就會帶著家人到江邊去洗龍舟水,古人認為“龍舟水”有辟邪的作用,可淨身,洗去晦氣,帶來吉祥。

  佩長命縷

  長命縷是端午節時的厭勝佩飾,長命縷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去邪祟、避災除病、益壽延年。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係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闢兵紹”。

  放紙鳶

  在中國南方一帶城市,端午節放風箏也是一種習俗。端午時期,兒童放風箏稱之為“放殃”。風箏,即紙鳶。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採藥

  採藥是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民間認為,午日午時陽氣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藥。端午,時在仲夏,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是草藥生長旺盛之時。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都有燻艾葉、掛菖蒲、飲藥酒等習俗,中草藥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漢末《大戴禮記·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南宋《歲時廣記》卷二十二“採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製藥用。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採藥是因端午前後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打午時水

  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打午時水即是端午當天中午11點到13點之間在井裡打水,古人把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個時候的水是最能辟邪。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有“極陽水”之稱;亦稱龍目水、正陽水等。這一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日午時驅邪最佳,具有辟邪、淨身、除障的效果。臺南有取午時水打鐵的傳統,利用午時水的至陽之氣,可讓各項鐵具更堅固耐用。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閩南民間諺語說,“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貼午時符

  舊時廣東一些地方有貼“午時符”的習俗。午飯後,家家貼“午時符”。符用寬約一寸,長近一尺的黃紙條,上面用硃砂寫上“五月五日午時書,官非口舌疾病蛇蟲鼠蟻皆消除”等字樣。在大門上懸掛菖蒲、鳳尾、艾葉等,並紮上一束蒜頭,塗以硃砂避邪。也有些人家還在門上貼上用黃紙寫的小對聯:“艾旗迎百福,蒲劍斬千邪。”

  新抱手藝

  廣州人對端午節很重視,舊俗在農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節之舉。年輕“新抱”(媳婦)們,用“全盒”六個或四個,盛以粽子、豬肉、生雞、雞蛋、水果、酒等回孃家向長輩賀節。姑娘和兒童們掛香包,掛包以五色絲線編織,香包中裝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一般均為新媳婦所送,一方面體現新媳婦的賢良,一方面體現新媳婦的手藝,俗稱“新抱手藝”。

  送災難

  送災難,是古時流行於我國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民俗,該民俗主旨是驅邪、消災。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另有形式為,從社境廟宇迎接行身神像出巡遊境,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平安;道公佬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

  薰蒼朮

  薰蒼朮是端午節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在民間用蒼朮消毒空氣,即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

  鬥草

  鬥草是一種由採草藥衍生而成的民間遊戲,於端午日外出,找些奇花異草互相比賽,以新奇或品種多者為勝。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鬥草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兒童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

小年與祭灶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祭灶的民間傳說是什麼

  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不同,一般都是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的時候。小年是最靠近春節的一個節日。小年有祭灶的習俗,所以我們一般把小年也成為祭灶節。祭灶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許多習俗和講究。

  小年就是祭灶節嗎

  小年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因為有祭灶的風俗,所以也被稱為祭灶節。祭灶是小年的主要習俗,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這對於靠天吃飯的古人來說,具有關乎生死幸福的意義。除夕之前的小年,往往被視作忙年的開始,準備年貨、打掃衛生、整理家務、祭拜祖先,乾淨團圓、過個好年,寄託著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期盼。祭灶的由來已久,是一項在我國影響與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

  祭灶的民間傳說

  關於祭灶的民間傳說,跟中國神話中的灶王爺有關。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這個傳說故事至今還流傳著,體現了我國人民樸實美好的願望。

  小年和祭灶節的習俗

  祭灶節風俗主要都圍繞著祭拜為主,有:祭灶王、掃塵土、剪窗花、貼春聯、當洗浴、宜婚嫁等。小年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吃灶糖等。它也意味著人們要開始準備年貨,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小年代表著新年的開始,所以要準備過年前的活動了。


2021年端午節適合搬家嗎 2021年端午節前後搬家吉日哪些

  2021年端午節即將到來,按照國家規定有放三天的假期,因此很多朋友都打算在端午節的時候搬家入宅,但是端午節是賽龍舟、吃粽子的節日,不知道是否適合搬家,那麼2021年端午節搬家好不好?2021年端午節前後搬家吉日有哪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答。   2021年端午節適合搬家嗎?   公曆2021年6月25日 ...

過了臘八就是年,那麼過年前的習俗哪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八節,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一到,意味著春節越來越近了。那你知道從臘八這天開始到大年三十,都有哪些習俗嗎?   春節前的習俗   臘月初八:臘八節   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古代每到臘八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都要做臘八粥 ...

秋分習俗活動哪些 秋分當天全國各地習俗盤點

  秋分習俗活動有哪些 秋分當天全國各地習俗盤點   秋分習俗活動有哪些: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 ...

大寒習俗活動哪些

  大寒習俗活動有哪些   作為最後一個月“臘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雖是農閒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曆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 ...

芒種習俗活動哪些 芒種時節一些有趣的風俗盤點

  芒種習俗活動有哪些 芒種時節一些有趣的風俗盤點   1、送花神   農曆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一迎一送。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2、打泥巴仗   貴州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 ...

復活節的習俗 復活節哪些風俗習慣

  復活節的習俗 復活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1、復活彩蛋   蛋象徵新生命。堅硬的蛋殼無法限制裡面正在孕育的新生命。耶穌基督為了我們的罪而釘死在十字架上,葬在墳墓裡,但墳墓無法關住他。他第三天覆活了,使凡相信他的人,因此而得到新的生命。蛋,便成為復活節常用的象徵物之一。蛋乃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及新生命的誕生,並象 ...

復活節的習俗 復活節哪些風俗活動

  復活節的習俗 復活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復活節彩蛋   復活節彩蛋的由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傳說是:描述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在淚光中,忽然看見有兩個人穿著耀眼的衣服,站在她們的身邊,她回家的時候,把所見的異像彩繪在復活蛋上,然後才給耶穌的門徒。門徒也利用鴿子把這訊息傳揚開來。第二個的傳說是:聖德範被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