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袁世凱的一句遺言是“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為日本去一大敵,即他認為,自己死了,日本就會少了一個大敵,他對日本的切齒痛恨,令將簽約《二十一條》的日子定為“國恥日”,以志不忘此仇。臨死之前仍念念不忘外侮,可謂死不瞑目。 看中國再造共和,即在臨死時,想到帝制終究不得人心,看來還得寄希望於共和。從袁世凱之後,中國再無皇帝。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袁世凱大概也是如此 。
簽了。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來到中南海求見了袁世凱,遞上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所謂二十一條,共5項21條款,是日本對中國提出的不平等條約,內容總結如下:
1、把山東劃為日本勢力範圍。
2、日本在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享有優越地位,延長旅順、大連租期至99年。
3、中日平分漢冶萍公司主權。
4、中國所有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讓給他國。
5、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必須聘請日本顧問,諸多外交、內政、軍事相關事宜皆需與日本商量。
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年號為宣統,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年號。自1909年啟用至1912年2月12日廢除,共3年有餘。清宣統元年正月初一,清王朝改元宣統,寓意“宣告天下王朝大統”,有為王朝統治的正當性辯護之意,清宣統三年,為推翻清朝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獨立、民主和富強,中國爆發辛亥革命,廢除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鬥爭推向高潮。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愛新覺羅·溥儀退位,後世多稱清廢帝、宣統帝等。
袁世凱1859年到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 ...
1914年9月28日,袁率百官到孔廟祭孔,12月23日到天壇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禮。祀孔祭天是袁復辟帝制的預演,德、英、美、日等帝國主義也支援袁世凱稱帝。為了恢復君主國體,袁一手操縱的參政院制定《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規定由“國民代表大會”決定“國體”,各省在軍政長官監督下加緊選出“代表”,在當地進行所 ...
1、袁世凱,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
2、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3、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 ...
袁世凱是晚清維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動中國政治、軍事、司法、經濟、社會管理、教育等領域的現代化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例如,廢除科舉制度,建立現代考試製度,組建中國現代警察,廢除官衙等等。而最為重要的是,袁世凱是在推翻滿清政權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功臣。
但袁世凱終究被冠以罪人身份,因其重大的過錯。在維新運 ...
溥儀母親幼蘭的父親是軍機大臣榮祿,袁世凱受過榮祿的賞識和提拔。所以溥儀母親是袁世凱的恩人的女兒。兩人並無直接關係。
瓜爾佳·幼蘭,滿洲正白旗人,軍機大臣榮祿之女,載灃的嫡福晉,是溥儀的生母。她在溥儀年幼時就與他分離,和他很少有機會見面。1921年,溥儀與瑾太妃爆發激烈衝突,她被瑾太妃召入宮中,受到訓斥 ...
身處亂世的袁世凱卻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開始發跡並迅速崛起,用無數維新烈士、愛國英雄的鮮血染紅了頂戴;
又翻雲覆雨,縱橫捭闔,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當上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進而變本加厲,倒行逆施,復辟稱帝;
最終卻機關算盡,眾叛親離,在舉國反抗的浪潮中死去。
但這否定不了他作為重要歷史人 ...
在1912年七月份後,北京的政局屢現危機,為了調停黨爭並穩定當時的局勢,袁世凱邀請孫中山和黃興前來北京晤談,共商國家大計。8月2日,孫中山和黃興聯名致電袁世凱,表示稍做準備便啟程北上,並初定日期為8月17日出發。8月18日下午,在袁世凱的迎孫專使張昉與程克的陪同下,孫中山與夫人盧慕貞、秘書宋靄齡及魏宸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