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魏徵的諫言

關於魏徵的諫言

  魏徵: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著名諫言如下:

  1、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意思是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2、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指飢餓的人什麼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麼飲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滿足。

  3、明德慎罰,惟刑之恤:指治理國家的根本在於德、禮、誠、信。

  4、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指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

蘇武節骨錚錚直諫鏡有魏徵的解釋

  釋義:出使匈奴的蘇武有氣節,鐵骨錚錚;直接進諫如帝王的一面鏡子的,是唐朝的名臣魏徵。

  此句出自高佔祥的《新三字經》。

  《新三字經》主要講述了文化啟蒙、人生勵志、傳授人生經驗、進行思想教育。全文以236句、1416字的篇幅濃縮人生哲理、社會經驗,既講辯證關係,又富時代氣息,既生動活潑,又合轍壓韻,既講通俗性,又含哲理性,堪稱文化啟蒙、人生勵志、傳授人生經驗、進行思想教育的新經典。

魏徵為什麼敢直言上諫

  1、為了報李世民的不殺之恩,忠君愛國。

  2、李世民乃一代明君,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能納諫,因此魏徵敢直言上諫。

  3、魏徵是一個聰明的人,知道李世民不會殺他,若李世民殺害魏徵,李世民就會被認為是一個昏君,不愛忠臣,因此他敢於直言上諫。


圖是誰畫的

  閻立本(約601~673),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尤以道釋人物畫著稱,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中國唐代畫家,官至宰相,漢族,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臨潼縣)人,出身貴族。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因為閻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 ...

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臣:的成就

  魏徵,也是魏徵,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透過中國古代名人去了解看看魏徵的成就都有哪些吧。   政治: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 ...

陳寅恪:幸虧死得早

  魏徵,字玄成,鉅鹿曲陽人。魏徵出身河北鉅鹿魏氏,要說也算是北齊之名門望族,其父曾任北齊屯留令。只是魏徵時乖命蹇,在距他出生還有三年之時,北齊就被北周消滅了;在他剛滿一週歲之時,北周又被楊堅的隋朝給取代了。連續的改朝換代,連續的政治洗牌,生生把原來勉強稱得上望族的魏氏給弄成寒門。因此,對魏徵來說,所謂的名門 ...

歷史上像這樣的人還有誰

  1、薛廣德:薛廣德,西漢經學家。字長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魯《詩》教授,彭城龔勝、武原龔舍並從之受學。宣帝時,蕭望之薦其經行,為博士,參與石渠講論。遷諫大夫、御史大夫,敢於直言諫諍。元帝欲御樓船,廣德脫帽勸諫,欲以血汙車輪,帝乃止。後辭官歸裡終。   2、陳淵:字知默,沙縣城關人,陳瓘的侄兒。 ...

關於的故事及傳說

  1、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漢族,唐鉅鹿人(今河北邢臺市鉅鹿縣人,又說河北晉州市或河北館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2、魏徵備經喪亂,仕途坎坷,閱歷豐富,因而也造就了他的經國治世之才,他對社會問題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而 ...

被誰殺死

  1、歷史上的魏徵並不是李世民殺的,魏徵有疾而終,不是被人殺的。   2、魏徵,現作“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晉州市 )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

為什麼唐太宗把比作鏡子﹖

  唐太宗把魏徵比作鏡子,是因為魏徵是一個諍臣,從來都是直諫無懼,據理力爭。唐太宗很怕他,因為很多時候在他面前沒面子,唐太宗很煩他,因為只要他提的意見和建議唐太宗不採納,他就反覆提,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可是,唐太宗也絕對離不開他,因為唐太宗知道,這個人雖然耿直,但他所說的幾乎全都是對的,這樣一個大臣,可以讓他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