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魏徵的故事及傳說

關於魏徵的故事及傳說

  1、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漢族,唐鉅鹿人(今河北邢臺市鉅鹿縣人,又說河北晉州市或河北館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2、魏徵備經喪亂,仕途坎坷,閱歷豐富,因而也造就了他的經國治世之才,他對社會問題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而且為人耿直不阿,遇事無所屈撓,深為精勤於治的唐太宗所器重。太宗屢次引魏徵進入臥室,“訪以得失”,魏徵也“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無不言”,對於朝政得失,頻頻上諫。唐太宗曾褒獎他說:“卿所陳諫,前後二百餘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不久,遷任尚書左丞。貞觀三年(629年)即以秘書監參知國政,進封鄭國公。魏徵的直言極諫是著名的,當時以“識鑑精通”而聞名的宰相王珪曾高度評價他說:“每以諫諍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徵。”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太宗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3、魏徵的諫諍涉及面很廣,朝廷軍國大事的失誤自然是他上諫的主要內容。為了醫治隋末戰亂的創傷,他規諫太宗要與民休養生息,一改隋煬帝奢靡之風,反對營造宮室臺榭和對外窮兵黷武;為了社會的安定,他規諫太宗要廢除隋的嚴刑峻法,代之以寬平的刑律;為了政治清明,他規諫太宗用人要“才行俱兼”,對官吏中的貪贓枉法之徒要嚴懲不貸。在刑賞問題上,他認為刑賞之本在於勸善懲惡,在王法面前,“貴賤親疏”一律對待;在君主的思想作風上,他規諫太宗要兼聽廣納,認為“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以防止貴臣壅蔽,下情不得上達。他規諫太宗要以“亡隋為戒”,接受歷史教訓,居安思危,力戒驕奢淫逸。對這些有關國家治亂、社稷存亡的大問題,魏徵在上諫時一向是堅持原則,據理力爭,對唐太宗的失誤批評也是尖銳的。

  4、他提倡上書言辭激切,無所顧忌。貞觀八年(634),陝縣丞皇甫德參上書說:“修洛陽宮,勞人;收地租,厚斂。”太宗看後大怒,要給他定以訕謗之罪。魏徵馬上勸諫說,昔日賈誼給漢文帝上疏說:“可為痛哭者三,可為太息者五。”自古上書,都是言辭激切,不這樣就不能引起皇帝的警覺,激切並不是訕謗。太宗聽後有所悔悟說:“朕初責此人,若責之,則誰敢言之。”魏徵對唐太宗常常是面折廷諍,有時弄得他面紅耳赤,甚至下不了臺。一次罷朝後,太宗曾餘怒未息地說:“會須殺此田舍翁。”又說魏徵“每廷辱我”。不難看出,魏徵的犯顏直諫,往往是一針見血,甚至到了太宗難以忍受的程度。

  5、除了軍國大事外,魏徵對太宗其他一些不合義理的做法也提出善意的批評。貞觀六年(632)八月,長樂公主下嫁,太宗以公主是長孫皇后所生,敕令資妝要倍於永嘉長公主。魏徵上諫,以為長公主尊於公主,公主之禮不應超過長公主。長孫皇后聽到此事後,十分欽佩魏徵的剛直敢諫,頗有感觸地對太宗說:“嘗聞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曲蒙禮待,情義深重,每言必候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為之《說難》,東方稱其不易,良有以也。”之後,便親自去魏徵家,賜帛五百匹。魏徵的直言極諫,甚至說出了連長孫皇后也不敢輕易說出的話。

  6、儘管太宗對魏徵的尖銳批評一時難以接受,但他畢竟認識到魏徵是忠心奉國,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對他的犯顏直諫曾感嘆說:“人言魏徵舉動疏慢,我但覺嫵媚,適為此耳。”當然,唐太宗的開明政治是魏徵屢次極言直諫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回答說:“陛下導之使言,臣所以敢諫,若陛下不受臣諫,豈敢數犯龍鱗?”這一番話也並不只是謙遜之辭。

  7、魏徵對朝政失誤的批評,對貞觀政治糾謬補缺,多所裨益。太宗已感到自己不可一日離開他。太宗曾把魏徵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金子原在礦石裡,它之所以稱貴,是由“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史家高度評價魏徵說:“臣嘗閱《魏公故事》,與文皇討論政術,往復應對,凡數十萬言。其匡過弼違,能近取譬,博約連類,皆前代諍臣之不至者。”

關於魏徵的故事及傳說

  大業十三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

  唐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

  同年九月,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虜。

  武德四年,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武德九年,用魏徵為詹事主簿。貞觀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

  貞觀三年,魏徵被任命為秘書監,開始參預朝政。

  貞觀五年,李世民與魏徵談及了選人為官一事。

  不久魏徵晉升爵位為郡公。

  貞觀七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書省長期積壓沒有判決的訴訟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處理。

  貞觀八年,陝縣丞皇甫德參上書觸怒了李世民,魏徵進言說:“從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言辭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心。言辭激切就近似毀謗,陛下你應該仔細想一下這樣的事對還是不對。”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一次李世民讓魏徵陪同,並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裝作沒看見,李世民頓時著急,問“怎麼會沒看見,那是昭陵啊!”魏徵聞言回答說“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原來是昭陵啊!”於是便哭著下令拆掉了層觀。

  貞觀十一年,李世民東巡洛陽,住在顯仁宮,因州縣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譴責。魏徵告訴李世民當初隋文帝楊廣貢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費。

  貞觀十二年,禮部尚書王珪上奏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都下車,違反法度來表示恭敬,這違背了禮儀的標準。”魏徵說:“殷代崇尚質樸,有兄長去世其弟即位的禮義;自周以來,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長子,以這杜絕各個兄弟的私念,堵塞禍亂的根源,這是國君應當十分慎重的事。”

  貞觀十二年三月丙子,李世民對侍臣說:“貞觀之後,盡心對我,進獻忠直的勸告,安國利民,敢於冒犯國君尊嚴直言規勸,糾正朕的過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過他們。”於是親自解下佩刀,賜給他。

  貞觀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詔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機,全面地、系統地總結了政事不如貞觀之初的事實,上奏《十漸不克終疏》。批評了李世民的驕滿情緒,再次提醒他慎終如始。貞觀十四年,魏徵向李世民上諫,讓李世民要善始善終。

  貞觀十六年,李世民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舊。

  貞觀十七年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貞”。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魏徵位列第三。

唐太宗魏徵的故事簡短

  1、魏徵是唐代有名的諫臣,作為給皇帝挑錯的人魏徵與李世民之間也是少不了有趣的事情。而這位大臣也更是讓李世民愛恨交加。

  2、魏徵“敢說話”,面對皇帝從不膽怯。李世民的皇位是靠著玄武門事變而奪來的。在李淵打天下時李世民可謂是出了不少力,也立了不少功勞,可是李淵卻立了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民的大哥為太子。這讓李世民心裡很不是滋味,活沒少幹卻沒當上太子,這讓李世民心裡很不好受,於是李世民便與李建成開始明爭暗鬥搶奪太子之位。最後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件,殺死了李建成,逼迫李淵退位。而魏徵原來正是李建成的手下,也沒少給李建成出謀劃策。魏徵曾經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李建成還不想殺死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只想在政治上壓住李世民。

  3、玄武門事件過後,有人向李世民告密,曾經李建成手下有個叫魏徵的人,曾經向李建成建議要殺掉秦王即李世民,李世民便問魏徵:“為何在我們兄弟之間挑撥離間。”魏徵卻直言不諱的答道:“倘若當時太子肯聽我的話,也不會發生現在的事了。”李世民覺得魏徵說話很直爽,便沒有計較。由此可見魏徵這個人的膽量,當然魏徵遇到了明主李世民,否則也不會在說了這番話之後還安然無恙。


斬蛇的故事

  貞觀年間,唐都長安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黎民百姓天天逐魃求雨,就是盼不到一星半點雨水。有一個叫鬼谷子仙師的人算定第二天午時三刻有雨,城內三點,城外七點。掌雨的金角老龍不信,與鬼谷子仙師打賭,他回府開啟風雨薄檢視,次日果真有雨,簿上寫得清清楚楚:辰時布雲,巳時行雷,午時下雨,未時雨停。雨點與鬼谷子仙師所說一點 ...

唐太宗容忍故事論證了什麼

  唐太宗容忍魏徵的事例論證了以下幾個方面:   1、論證了唐太宗是一個心胸開闊,能夠虛心納諫的君主;   2、論證了熟為人知的道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3、論證了寬容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具體體現,也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史書記載,貞觀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 ...

陳寅恪:幸虧死得早

  魏徵,字玄成,鉅鹿曲陽人。魏徵出身河北鉅鹿魏氏,要說也算是北齊之名門望族,其父曾任北齊屯留令。只是魏徵時乖命蹇,在距他出生還有三年之時,北齊就被北周消滅了;在他剛滿一週歲之時,北周又被楊堅的隋朝給取代了。連續的改朝換代,連續的政治洗牌,生生把原來勉強稱得上望族的魏氏給弄成寒門。因此,對魏徵來說,所謂的名門 ...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節氣的傳說故事習俗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節氣的傳說故事及習俗   一、冬至節的由來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 ...

歷史上像這樣的人還有誰

  1、薛廣德:薛廣德,西漢經學家。字長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魯《詩》教授,彭城龔勝、武原龔舍並從之受學。宣帝時,蕭望之薦其經行,為博士,參與石渠講論。遷諫大夫、御史大夫,敢於直言諫諍。元帝欲御樓船,廣德脫帽勸諫,欲以血汙車輪,帝乃止。後辭官歸裡終。   2、陳淵:字知默,沙縣城關人,陳瓘的侄兒。 ...

朝三暮四的故事寓意是啥

  1、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人,非常喜愛猴子。他在家裡養了一大群猴子,時間長了,漸漸能懂得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也能理解主人的想法。他儘量節省家中的用度,買可口的東西餵給這群猴子吃。後來漸漸不支,養不起這麼一大群猴子了,於是他便想限制它們的食量。   但又擔心猴子們不聽從,便騙它們說:以後每天給你們的食 ...

朝三暮四的故事寓意

  1、內容: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人,非常喜愛猴子。他在家裡養了一大群猴子,時間長了,漸漸能懂得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也能理解主人的想法。他儘量節省家中的用度,買可口的東西餵給這群猴子吃。後來漸漸不支,養不起這麼一大群猴子了,於是他便想限制它們的食量。但又擔心猴子們不聽從,便騙它們說:以後每天給你們的食 ...